煤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主要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344 号 1.6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令第 302 号 1.7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6222—86 2 指导思想和原则 明确职责,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事故应急救援中,做到有组织的应急,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将事故损失和对社会的危害减至最小。 3 单位概况 4 主要事故类型、危害因素分析和应急救援措施 4.1 煤气事故 4.1.1 事故类型: 煤气泄漏、中毒、着火、爆炸事故。(安全管理沟通-) 4.1.2 危害因素分析: a)煤气泄漏,一氧化碳中毒; b)煤气着火烧伤; c)爆炸造成物体坠落砸伤、煤气管网和储存设备设施损坏及其他二次损害。 4.1.3 应急救援措施: 4.1.3.1 煤气事故现场应急处理 a)发生煤气大量泄漏、着火、爆炸、中毒等事故时,发生事故区域的岗位人员立即汇报生产科调度室和车间负责人,发生着火事故岗位人员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报警,报出着火地点、着火介质、火势情况等,同时迅速汇报生产科调度室和车间负责人,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到现场灭火,并派专人引导消防车到现场灭火。 b)调度室接到煤气事故的通知后,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实行应急措施。如:设置安全标识牌、警戒线,煤气事故现场的紧急疏散等等。并根据现场煤气事故的严重程度,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科室/车间,联系、协调,对现场进行戒严和抢救。 c)生产科长立即组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 d)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域,由武保科负责协调组织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进入煤气危险区域的抢救人员必须佩戴氧气或空气呼吸器,严禁用纱布口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具。 e) 煤气大面积泄漏时,应立即设立警戒范围,所有人员依据“逆风(煤气)而逃的原则,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防止中毒人员扩大。 f)未查明事故原因和实行必要安全措施,不得向煤气设施恢复送气. 4.1.3.2 煤气泄漏的应急处理 a) 燃气区域内发现煤气泄漏后,岗位人员应立即向燃气调度室汇报。 b)燃气调度室接到煤气泄漏的通知后,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实行应急措施。根据现场煤气泄漏的严重程度,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科室/车间,联系、协调,对现场进行戒严和抢救。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