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大街改造景观设计小记从 1999 年起,我们便作为主要设计单位之一参加了王府井大街改造工程的景观设计工作。每年设计并建成一期,至今已经进入第三期工程阶段。项目涉及街道、广场、小品设施、店面改造等多项内容,一直与政府及其他相关的规划及设计部门密切合作,收获良多。 王府井大街的商业区地位是从晚清时期慢慢进展形成的,解放前夕,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大栅栏已成为北京的三大商业区。50 年代王府井建成了北京市第一个百货大楼,是全国最著名的一条商业街。改革开放后,北京城中大批现代化商业设施的崛起使王府井商业街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王府井商业街的改造工程便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进行的。 改造的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五四大街,全长 1785 m。习惯上又分为三段:南段(金鱼胡同以南,全长 810 m,旧称王府井大街);中段(灯市口至金鱼胡同,全长 340 m,旧称八面槽);北段(灯市口以北,全长 635m,旧称王府大街)。 1999 年 9 月,一期工程完成了南段的改造,实施了仅有公交车通行的半步行街,2000 年 9 月完成了王府井大街的二期改造工程,包含了中段的改造及金鱼胡同口向东、西两侧的金鱼胡同和东安门大街的整治,形成了”金十字”的框架。同时,金鱼胡同口以南街道变为全步行街。三期工程将继续向北延伸至五四大街,将于 2001 年 10 月完工。 对一条大街进行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是把握这条街道的风貌特质。王府井被称为”首都第一商业街”、”金街”,在人们心目中只有一个并不太具体的印象。改造前的王府井,除了百货大楼仍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形象代表着王府井的商业概念,许多老字号均已破败或消逝。新东安等一系列新商业群刚刚兴起,而东方广场等另一些商业建筑尚在建造当中,街道设施杂乱无章,难以形成统一、完整的街道风貌。改造设计中规划师提出了”统一、人本、简洁、文化”的规划整治原则。而作为景观设计师,其作用是要把规划的原则落实到具象的物质空间上。如何发掘街道的内涵,整合各个环境因素,重塑王府井的新形象,是所有设计手段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王府井就像是北京城的一个大起居室,除了要靠环保工作者去美化外,街道是我们的”地面”,两侧的商业立面是”墙面”,树木、小品设施是家具,要营造这个大”起居室”,我们便要从这些方面做起。 一 人性化的街道设计王府井大街在规划中是一条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定为 40 m,所有新建的建筑均实现了规划红线,因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