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的基本原则1.费用与效益计算口径的一致性原则为了正确评价项目的获利能力,必须遵循项目的直接费用与直接效益计算口径的一致性原则。假如在投资估算中包括了某项工程,那么因建设该工程增加的效益就应该考虑,否则就低估了项目的效益;反之,假如考虑了该工程对项目效益的贡献,但投资却未计算进去,那么项目的效益就被高估。只有将投入和产出的估算限定在同一范围内,计算的净效益才是投入的真实回报。2.费用与效益识别的有无对比原则有无对比是国际上项目评价中通用的识别费用与效益的基本原则,项目评价的许多方面都需要遵循这条原则,采纳有无对比的方法进行。所谓“有”是指实施项目的将来状况,“无”是指不实施项目的将来状况。在识别项目的效益和费用时,须注意只有“有无对比”的差额部分才是由于项目的建设增加的效益和费用,即增量效益和费用。因为即使不实施该项目,现状也很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农业灌溉项目,若没有该项目,将来的农产品产量也会由于气候、施肥、种子、耕作技术的变化而变化;再如计算交通运输项目效益的基础——车流量,无该项目也会由于地域经济的变化而改变。采纳有无对比的方法,就是为了识别那些真正应该算作项目效益的部分,即增量效益,排除那些由于其他原因产生的效益;同时也要找出与增量效益相对应的增量费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项目投资的净效益。有无对比直接适用于依托老厂进行的改扩建与技术改造项目的增量盈利能力分析。对于从无到有进行建设的新项目,也同样适用该原则,只是通常认为无项目与现状相同,其效益与费用均为零。3.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国际通行的财务分析都是以动态分析方法为主,即根据资金时间价值原理,考虑项目整个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和费用,采纳现金流量分析的方法,计算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等评价指标。我国分别于 1987 年、1993 年和 2025 年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发布施行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第一版、第二版以及第三版,都采纳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制定出一整套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2025 年由国家计委办公厅发文试行的《投资项目可行性讨论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同样采纳这条原则。4.基础数据确定的稳妥原则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基础数据的可靠性。财务分析中所需要的大量基础数据都来自预测和估量,难免有不确定性。为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