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建筑防火措施探讨钢结构建筑防火措施探讨 摘要:钢结构建筑以其自身的优越性,必将改变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但与国外相比.我国钢结构建筑的进展相对滞后,而与钢结构建筑相匹配的相关法律规范、条例,规定和标准也起步相对较晚,尤其是针对钢结构建筑安全的防火法律规范更是相对滞后。文章对钢构件在火灾条件下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论述,并从设计角度论述了钢结构建筑防火措施。 关键词:钢结构;火灾破坏;主动防火;被动防火 中图分类号: TU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是以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对于钢结构建筑形式采纳的相对较少。由于钢材具有不会燃烧、抗震、抗弯等特性。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钢材既可以相对增加建筑物的荷载能力,也可以满足建筑设计美感造型的需要,还避开了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不能弯曲、拉伸的缺陷。相比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在环保、节能、高效、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钢结构构件耐火极限低,耐火性能差。与其具有的优点相比,其缺点同样明显。钢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往往仅关 注于钢材的受力优势,而忽视了防火的相关设计,给建筑物在实 际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安全隐患。近年来,美国“9- 11”以及央视 新址等火灾事件已经给建筑钢结构的设计敲响了警钟。 1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进展现状 我国传统建筑都是采纳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目前,我国钢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具备了进展建筑结构的必要物质基础。工业发达国家建筑业,基本建设用钢量一般占钢产量的 30%以上,而我国建筑用钢量只占钢产量的 20%左右。此外,我国钢结构建筑在整个建筑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少。日本等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要占整个建筑的 50%以上,而我国只占 5%不到。与国外相比,我国钢结构建筑的进展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我们在钢结构建筑普及的同时,加大对相关法律规范、条例和标准的讨论和制定步伐,争取在短期内与国外标准相协调。 2 钢构件在火灾条件下的破坏机理 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热量是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传给钢结构构件的,即使构件是不燃的,由于温度上升也会引起膨胀和强度的降低。根据实验建筑用钢(Q235、Q345 钢等)在全负荷的情况下失去静态平衡稳定性的临界温度为 540℃左右,钢材的力学性能随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但在 150℃以下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