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A:一个全新的通气模式机械通气的基本组成部分有三个:1)送气的时机,即送气频率、送气时间的设置;2)辅助的力度,即潮气量或驱动压的设置;3)防止呼气末肺泡塌陷的压力,即 PEEP 的设置。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疾病种类与进程的不同,设置一个固定的潮气量或压力,一个固定的切换时间或流速,不可能保证在整个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的辅助都是最佳的。只有允许患者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去决定呼吸机“何时送气”与“多大辅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在目前的机械通气模式下,我们没有监测患者通气需求以及对机械通气反应的工具,也就无从谈起根据患者的需要设置呼吸机的辅助力度。假如我们以神经呼吸信号控制呼吸机的送气时机与辅助力度,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以信号的发放频率作为呼吸机的送气频率,以信号的出现与结束作为通气辅助的触发与切换点,根据信号的强弱调节辅助力度,如此不仅能够监测患者的通气需求,而且大大改善人机协调性,实现患者完全控制呼吸机送气。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人们成功猎取神经呼吸信号,神经调节通气辅助模式 (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NAVA) 由此诞生,揭开了机械通气的新篇章.一. 膈肌电活动(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diaphragm,Edi)从 NAVA 的设计理念可以看出,猎取神经呼吸信号是实现 NAVA 的基础。回顾自主呼吸的过程:首先呼吸中枢发放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外周神经(膈神经)传播到达神经—膈肌接头,激活肌纤维膜上的化学门控通道,Na+内流与 K+外流,形成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沿肌纤维膜作短距离传播,并具有时间与空间总和的特性,总和的电位达到肌纤维收缩的阈电位后,产生动作电位,此时神经冲动转化为电信号,膈肌收缩,完成一次吸气动作。假如利用呼吸中枢发放的神经冲动来控制呼吸机当然是最理想的选择,但局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无法直接获得此信号.也有人利用外周神经的活动信号控制呼吸机,但因为其操作的有创性,仅限于动物实验.下一个选择就是神经冲动达到膈肌后所产生的电信 号 -——- 膈 肌 的 电 活 动 (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diaphragm,Edi),Edi 是肌纤维动作电位的总和,表示肌纤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募集与释放(recruitment and firing),因而意味着神经冲动转化成通气驱动(ventilation output)(神经-通气藕联)。因为每一根神经纤维都支配有一定数量的肌纤维,当呼吸负荷增加、剧烈活动等引起呼吸中枢驱动增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