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1、(2019·成都模拟)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B(另一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结构)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2)轴突末梢释放ACh方式是________,Na+由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______________症状。(5)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________症状。解析:(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属于效应器。静息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大,K+外流,出现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由于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出现动作电位——外负内正。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的方式是胞吐。Na+进入细胞内是顺浓度梯度,所以Na+由通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是因为乙酰胆碱(ACh)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端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ACh发挥作用后会被胆碱酯酶分解,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抑制ACh分解,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肌肉持续收缩。(5)血钙含量偏高,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出现肌无力症状。答案:(1)效应器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胞吐协助扩散(3)乙酰胆碱(ACh)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肌肉持续收缩(5)肌无力2.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___________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多巴胺释放后,在释放它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功能。(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____,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____________,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解析:(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如果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因此突触间隙的多巴胺会增多,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3)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