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VIP免费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_第1页
1/16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_第2页
2/16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_第3页
3/16
第1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6页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王姮内容提要:在农民进城打工潮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劳动主要是由留守女性来承担的。而在贫困地区未外出打工的农村常住人口中,是否存在这种分工现象呢?我们选取了592户住户的常住劳动力样本,研究其劳动时间分配状况,在控制了不同地域及家庭固定效应、劳动力的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等因素的情况下,结果发现,农业劳动时间、挣工资的劳动时间和私营活动时间以及参与概率均存在显著的而且相当大的性别差异。关键词:性别差异劳动时间分配农村贫困地区GenderDisparityinLaborTimeAllocationinChinaPoorRuralAreasInstituteofAgriculturalEconomicsandDevelopment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HengWangAbstract:Genderdisparityinlabortimeallocati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factorsleadingtogenderdisparityinincome.Somefactors,suchasindividualandfamilycharacteristics,andlocaleconomicsituationgiverisetogenderdisparityintimeallocation.Thispaperuses592householdssurveydatafromChinaRuralPovertySurveyinfournationaldesignatedpoorcountiesin2001,aimstoexplainthegenderincomedifferencescausedbytimeallocationindifferentincome-generationactivities.TheresultsshowthattherearesignificantgenderdifferencesintheprobabilityofparticipationandtimeallocationinAgriculturalactivities,self-employmentandwage-earning.Keywords:GenderDisparityLaborTimeAllocationPoorRuralAreas在农村贫困地区,许多因素都会对男女不同性别的劳动时间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劳动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也是影响男女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力图通过贫困地区的劳动时间的分配分析,来验证农村贫困地区男女在不同类型劳动时间上的分配是存在差异的,从而为农村地区存在两性收入差距提供证据。本文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劳动力劳动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来验证贫困地区的性别收入差距问题。在分析中,考虑了贫困地区劳动力农业劳动时间和非农业劳动时间(包括私营劳动时间和挣工资活动)的一些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第2页共16页第1页共1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6页括地域特征、家庭特征(如人均耕地面积、家庭规模、6岁以下幼童数等等)和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等。本文通过控制这些地域、家庭特征、个人特征,建立贫困地区劳动力时间分配性别差异模型,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提供实证证据。本文以下部分包括:第二部分相关文献;第三部分为数据来源及数据描述;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及结果;第五部分为结论。1、相关文献从性别差异的角度研究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配的文章并不多见。一些学者曾经对中国贫困地区劳动时间分配影响因素进行过研究。都阳(2000)通过影子工资率和影子收入来观察农户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供给行为,发现贫困地区的劳动供给具有以下特征:在贫困地区农户的家庭决策中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是相互影响的;在劳动力市场不能良好运转的情况下,家庭劳动供给的联合决策特征是相互影响的;影子价格对劳动供给有正向影响。李实(2001)在“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中提及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的理论模型,他认为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家庭内部男女劳动力之间的分工,主要受家庭成员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函数的影响,影响家庭福利函数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是家庭收入和家庭劳动。杨学成等(1998)认为农民兼业化程度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不同村庄在自然禀赋、农民素质、经济地理位置、农村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兼业化业存在较大的差异。Kimih(1994)发现教育水平对农业和非农业就业有正向影响,尤其是非农就业;家庭的规模越大越能减少农业就业;离城镇的距离越远,非农就业就越少。恰亚诺夫(1996)对单个农民农场运行机制进行了静态分析,认为农民农场经济活动量取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