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监管为切实抓好某某市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从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某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调研组,对某某镇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为期6天调研,采取座谈、考察等方式,重点考察了某某厂、某某有限公司等企业,召集8家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安技干部进行了座谈。从调研情况看,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安全生产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强化监管,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从而实现安全生产与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背景及其安全生产特点(一)异军突起,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XX县区的私营、个体、股份制、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很快:在工业产值中,1978年国有与非国有经济之比为77:23,到20XX年两者之比为39:61;在批发零售贸易销售额中,1985年国有与非国有之比为44:56,到20XX年两者比例为18:8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1978年国有与非国有之比为98.8:1.2,到20XX年,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已下降到57%。据统计,到20XX年,某某市非公企业有1895万个,从业人员43781人;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二)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经抽样调查,某某市非公有制企业基本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由国有或集体企业通过改制而建立的,约占企业总数的25%;二是由原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或科技人员开办第1页共6页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15%;三是外商独资或外资占相当比重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5%;四是由自然人开办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55%。调研情况表明,非公有制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具有以下特点:1.普遍规模小,投入不足,设备陈旧,安全状况差。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是民间投资、或改制的中小型企业,资金极度匮乏,生产设备普遍为超期服役,或采用土法自制、或从国有企业购买淘汰设备,安全状况差,普遍存在着厂房陈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安全性能差等问题,经营者抱着侥幸心理,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大量隐患得不到检查和整改。如某某镇非公有制企业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设备只有13.4%,大部分为20世纪60至80年代的设备。2.经营者素质不高、员工流动性大。被调查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懂安全、会管理的业主不足30%。座谈中,大多数业主都知道安全生产重要,都担心发生事故,但对国家在安全生产上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应遵循哪些安全标准,一无所知;对如何防止事故知之甚少;有的经营者甚至是文盲,老板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此外,非公有制企业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使得老板大多不愿意在财力和精力上对从业人员进行必不可少的安全技能培训,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和群体保护能力。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现代安全管理意识,采用的是经验型、家族式管理,部分企业法人或经营者法治观念淡薄,搞以包代管,甚至与员工签订生死合同,有的相当规模的企业不成立安全管理机构,不配备专职人员,不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整改隐患,不为员工提供必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4.具有高危性和分散性,管理难度大。非公有制企业大多分布在建筑业、机械业、交通运输业、纺织业等行业,点多、面广,分散在乡村、山区,乡镇一级政府苦于无人力、无资金、无手段,难以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管,使不少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安全监管的“真空”和“盲区”。第2页共6页某某市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90%以上的企业没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法规、标准不了解,在安全生产上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混乱状况;在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上,普遍规律是规模大的企业比规模小的重视,外商投资的企业比国内投资的企业重视,特种行业企业比一般企业重视,改制后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