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语言和语言研究语言和文字曾经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许多动物也能够发出声音来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体中传递信息。但是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不能随机变化。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文字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语言和文字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可是在语言文字的神奇作用面前,人们又把它当做神物崇拜起来。他们用语言来祝福,用语言来诅咒。他们选用吉利的字眼做自己的名字,做城市的名字,做器物和店铺的名字。他们甚至相信一个人的名字跟人身祸福相连,因而名字要避讳。皇帝的名字、长官的名字、祖宗和长辈的名字不能叫,一般人也都在“名”之外取一个“号”,彼此不称名而称号。在后世,认为这是礼貌;在远古,这是人身保护。现代各地口语里也常常有些词语起源于避讳;不久以前,很多行业有各自的避讳字眼。从前有些人家,因为小孩儿不懂得避讳,在堂屋里贴一张纸条“童言无忌”,意思是小孩儿说的话不算数。文字的发明,古人更加认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淮南子》里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最能表示文字的神力的是符箓,这是跟口语里的咒语相当的东西。一般的文字也都沾上迷信的色彩,有字的纸不能乱扔,要放在有“敬惜字纸”标签的容器里,积聚起来烧掉。文字里边当然也有避讳,嘴里不能说的名字,纸上也不能写;必得要写就得借用同音字,或者缺一笔。语言研究的开始和发展语文学的兴起有了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有了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于是有了书册,世代相传,成为经典。为了方便后世的人读通这些经典,有人出来加以解释,这样就产生了语文学,这是语言学的早期形式。把语言文字从崇拜的对象改变为研究的对象(或研究兼崇拜的对象),这是一大进步。为了读通古书而产生语文学,这是中国与西方──印度、希腊、罗马相同的,但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西方用的是拼音文字,中国用的是汉字。汉字自成一种体系,跟语言的配合关系比较复杂。这就使得中国的语文学和西方的语文学呈现不同的面貌。中国语文学的重点是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语文学的著作大致有四种形式:①随经典本文加注字音字义,往往跟“串讲”相连。也有汇集成书的。如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慧琳的《一切经音义》[见《一切经音义》(慧琳)]②按部首排列的“字书”,创始的是许慎的《说文解字》,演变到清初的《康熙字典》。③按韵排列的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韵书”,如《广韵》、《集韵》。④按字义分类罗列的,如西汉写定的《尔雅》、三国时代的《广雅》。西方语文学除考订语词的意义外,特别重视语词的形态变化,因为语句的理解以它为关键。所以他们很早就产生语法学。上古时代的汉语是否有过某种形态变化,现在还没有定论,至少是不表现在汉字的字形上。积字成句,理解不难,因而语法在中国语文学中没有形成一个科目。走向语言学从语文学发展为语言学,有几个方面的变化。①研究的重点从古代转向现代,从文字转向语言。把现代语的研究提高到应有的地位,并且认识到口语是书面语的根本,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晚近的事情。②研究的范围从少数语言扩展到多种语言。过去,不但是中国学者的研究局限于汉文,印度学者的研究局限于梵文,西方学者的研究对象也只是从希腊文、拉丁文转移到本国语文。现在是各种语言,有文字的和没有文字的,都有人在研究,并且不限于本国或者本民族的学者。许多语言的比较研究使人们对语言的了解更深入了。③零散的知识得到了系统化。拿中国的情形来说,许慎在写定《说文解字》的时候,一方面为9353个汉字作注,一方面提出他认为是造字原则的六书说。这以后,很多学者为六书说作补充和发挥,近来由于古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