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合同精益管理摘要:加强合同管理是企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诚信为本,用户至上〃的合同法规行为,合同精益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能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优化和规范管理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对企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了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企业合同精益化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关键词:合同管理;精益化;措施一、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问题点1、合同签订时期,企业法制缺乏法律观念。企业双方进行合同的签订阶段,易出现的问题有:合同的文字表达不清晰;合同文本中的具体条款过于粗糙,内容残缺不全;签订的合同没有以法律知识为依据,不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属于无效合同等。同时还有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法制观念淡薄,或是不熟悉合同法的一般规定,没完全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签订的合同缺乏全面性和规范性,容易引发合同风险。2、合同的文本不够规范。有些企业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忽略了对对方单位当事人的审查,而又轻信一些老客户、老熟人的口头承诺,有时仅凭借着对方的一通电话、一个发货通知单就开始进行交易,这样一旦合作方失信的话,就会纠缠不清,影响企业的既得利益,又引发合同纠纷。另外有的企业虽说签订了书面式的合同,但却不是很规范化,使用一些不标准的文本格式,模糊合同的真实内容,极易陷入欺诈圈套,损害企业的利益。3、合同履行阶段监控不到位。企业在合同签订过后,没有正确采取合同在履行期间的监控措施,致使合同的履行率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没有对需要变更的合同条款进行及时变更;与合同相关的一些书函或传真等没有传送;合同内容应鉴证确认的没有办理;在处理合同纠纷问题时,未及时在法律诉讼期内处理;没有行使合同当事人的正常权利等。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匮乏。企业内部从事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真正有能力的专职人员并不是很多,并且一般企业对合同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工作起来混乱且效率低下,合同的保存归档方面也经常出现问题,有的合同甚至破损、丢失,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4、合同应用性不强。合同除了在合同有效期内对企业和其他各方产生制约效力之外,还能够为企业梳理经营过程、解决经营问题提供帮助;企业与员工之间签订的雇佣合同还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员工流失危机,同时起到维护员工劳动价值的作用。但实际上,企业合同并没有起到这些作用,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对合同的应用价值重视度都不够,使合同在成为“历史记录〃之后再少有人问津。二、企业合同精益化管理的措施1、增强合同管理精益化的意识。合同管理意识是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的基础。企业要实施精益化管理,更应增强合同管理精益化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益化管理理念,以强化成本意识为主(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安全成本),认真搞好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结算、清理、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控制等一系列的环节控制,积极主动的将精益化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并充分灌输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以此作为员工努力的方向,和评估员工工作的标准之一,使员工感受到降低成本的实际效果,进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合同精益化的管理意识包括管理层和执行层两方面:管理层方面表现在研究、规划和部署管理工作中,要确立精益求精的思想,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执行层的能力,真正把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形成本单位具体而不复杂的贯彻落实措施;执行层方面表现在能不能准确地领会、精确地贯彻落实上级的要求,能不能在工作中不打折扣,能不能真正负起责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都是对其意识和态度的极大挑战。2、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合同管理不但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而且与企业生产计划的安排和产品的规格、数量、质量、技术等方面紧紧联系在一起。合同管理要想实现精益化,必须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做好企业项目的预算、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工作。首先合同签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