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0页扬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制定并实施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教育重要地位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我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是站在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运筹谋远,引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需要。为此,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结合扬州实际,特制订本规划。一、“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全市幼儿园毛入园率为93.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9.5%,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为98.3%,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预期目标,提前三年普及了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取得明显进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1.8%,较2005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目标实现程度为109.5%。主要发展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优质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全市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创建力度,努力构建优第2页共40页第1页共4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0页质教育体系。2009年,全市已拥有省优质幼儿园167所、省实验小学137所、省示范初中114所、四星级普通高中11所、三星级普通高中17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3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在省优质、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初中、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和省重点职业学校以上学习的学生比例分别达69%,74%,85%,78%和93%,目标实现度分别为115%,105%,106%,89%和102%。(三)教育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教育层次结构趋向合理。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进程,全市教育总体层次结构重心呈明显的上移态势,高等、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层次结构比例按在校生计算由2005年的1:1.9:2.4:3.5:1.2,调整为1:1.6:1.5:2.45:1.15,教育层次结构更加适应全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地根据适龄人口下降的趋势,主动适应城市化进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规划全覆盖的契机,继续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撤并小学93所,初中12所,普通高中15所,目标实现度分别为115%、57.1%和100%。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校均覆盖人口分别提高到1.9万人,3.25万人和10.2万人。扬子津科教园和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资源的聚第3页共40页第2页共4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0页集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全市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能力,有效促进了高校与城市和产业结构的互动。类型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继续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的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普职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开放职业教育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建省外生源基地,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一步改善。“十一五”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均稳定在50%左右,2009年为47.1%,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8.61万人,目标实现度为86.1%。受生源迅速减少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职业教育规模增长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年增长较2008年减少了7.1个百分点。专业科类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中等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围绕全市“双重”、“三创”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2006-2009年加工制造、商贸旅游类等社会需求旺盛的科类规模进一步增长。加工制造类、商贸旅游类在校生规模年均增长分别达3.7%和9.3%。其中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和维修、宾馆服务管理、烹饪等专业招生年均增长在5%以上。(四)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第4页共40页第3页共40页编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