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NoC2003001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VIP免费

NoC2003001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_第1页
1/30
NoC2003001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_第2页
2/30
NoC2003001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_第3页
3/30
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林毅夫刘培林No.C20030012003年2月25日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林毅夫刘培林一导言劳均产出增长的两个源泉是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在假定各经济体技术进步步伐一样的条件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得出的推论是,由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所以初始劳均资本量较少的经济体的劳均资本积累速度,会相对快于初始劳均资本量较多的经济体,进而劳均资本量和劳均收入水平最终收敛。Barro等(BarroandSala-i-Martin1997)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初始技术水平落后的经济体,在未来的技术进步速度要比初始技术水平先进的经济体快。但是,新古典理论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收敛机制的分析,抽象掉了政府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发展战略所决定的经济结构的影响。如果说新古典理论在分析发达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情形时,这种抽象还不至于影响其解释力的话,那么在分析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时,则决不可忽视发展战略的影响。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结构是否顺应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步伐。林毅夫(2002)总结上个世纪,尤其是二战以来的经济史,归纳出发展战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若干理论假说。本文将运用1978-2000年期间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的经验资料,对林毅夫(2002)归纳的关于发展战略对技术进步和劳均资本积累两个假说进行经验检验。本文后面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综述有关经济增长实证检验的文献;第三部分介绍为获取本文计量检验的有关变量而构造的经济增长分解核算方法;之后的第四部分按照本文构造的经济增长分解核算框架,对中国29个省区市在1978-2000年期间的劳均GDP的增长进行分解;第五部分报告了计量检验方程的设定;第六部分报告检验的结果;最后是结论。二文献综述无论是Mankiw等(Mankiw,etal.1992)、Barro等(1991,1992)对国际经验和发达国家经验的检验,还是蔡昉等(蔡昉,都洋2000)、蔡昉等(蔡昉,王德文,都洋2001)、Jian等(Jianetal.1996)、Tusi(1996)、魏后凯(1997)、宋学明(1996)、申海(1999)、沈坤荣等(沈坤荣,马俊2002)、Cheng(2002)对中国经验的检验,均没有考虑发展战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刘明兴(2001)和林毅夫(2002)的经验实证工作中,分别分析了发展战略对中国各个省区市和国别之间的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但是这些文献和上面提到的其他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文献,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假定技术进步在各个经济体之间是相同的。假定技术进步速度相同的前提下进行的经济增长收敛实证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是误导的。正因为如此,新近的一些文献(Kumaretal.2002,Hendersonetal.2001,Maudosetal.2000,Gumbau-Albert2000)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的经济增长分解核算框架,将经济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1和要素积累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各自的收敛效应。但是,Kumar等(Kumaretal.2002)、Maudos等(Maudosetal.2000)以及Gumbau-Albert等(Gumbau-Albert2000)文献所使用的数据数据包络分析框架面临一个难以解释的结果:“技术有可能退步”。这个结果意味着,在当前时期复制过去时期的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之后,当前时期的产出水平有可能低于过去时期的产出水平。对这样分析结果,显然难以从经济学上给出合理可信的解释。正因为如此,Henderson等(Hendersonetal.2001)的论文中,通过对现有数据包络分析框架的改进,避免了“技术有可能退步”的尴尬结果。但无论是Kumar等(Kumaretal.2002)、Maudos等(Maudosetal.2000)以及Gumbau-Albert等(Gumbau-Albert2000),还是Henderson等(Hendersonetal.2001)的论文,都基于一个共同的假定:“在同一时点上,各经济体面对的技术前沿是相同的”。这个假定事实上是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一开始赖以发展的基石,但也正是这个暗含的假定导致了两方面的不利后果:(1)限制了该方法在生产率分析方面的运用;(2)测度给定经济体技术效率2和技术进步时,存在偏差。下面依次分析这两方面的局限性。首先,这个暗含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NoC2003001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