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练8财政与税收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措施是()①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②降低税率,提高个税起征点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要产生“挤进效应”,政府应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提高个税起征点”体现了通过减少税收带动经济发展的策略,②正确;“国家增发国债,加大财政补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①正确;③④属于货币政策,与题意不符。2、李克强总理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化解过剩产能要加大财税支持,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对地方和企业筹集的化解过剩产能资金进行补助,主要用于人员安置,支持力度与去产能规模挂钩。这里的中央专项资金()①发挥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运行的作用②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③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支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中央专项资金发挥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运行的作用,①当选;②正确,中央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③不选,中央专项资金不是国家行政管理支出;中央专项资金不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④排除。3、针对北京市有困难的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问题,北京市政府正在研究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即由政府出钱“聘请”子女在家照顾老人,这既能弥补养老护理员的数量不足,又能满足这些老人的情感需求。这一政策()A、主要体现了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利益关系B、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C、主要体现了财政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D、主要体现了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A错误,政府出钱解决养老问题属于再分配;材料没有涉及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B排除;C正确,政府出钱“聘请”子女在家照顾老人属于财政作用中提供物质保障的方面;材料强调的是养老问题,不涉及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发展,D排除。4、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这是在强调()①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②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③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④收支完全相等是财政的最佳状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C解析: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意在强调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①②符合题意;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③错误;材料不涉及财政收支完全相等,④排除。5、在应对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国家财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但过高的税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对税收与财政的认识正确的是()①高税收更有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②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发展,与税收之间相互制约③增加财政收入,要以不损害经济活力为限④充足的税收,才能保证财政支撑经济持续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税收高,短时间内对财政收入增长有利,但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最终影响税收和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①不正确。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发展,但与税收不是相互制约的关系,②排除。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6、某地税务部门依据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将纳税人分为A、B、C、D四个等级,获得A级的纳税人可免除部分税务检查,而D级纳税人将成为重点监控对象。纳税信用等级也成为银行信贷的重要参考依据。该地的做法()①能够杜绝企业偷漏税行为②有利于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③能够增强企业依法纳税意识④能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题中政府部门的行为可以有效监督企业的纳税行为,从而督促企业自觉依法纳税,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形象,履行社会责任,故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