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开发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的通知经深入调研、仔细研究,根据我区的具体情况,并与青岛市防震减灾规划相适应,我们初步编制完成了《青岛开发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欢迎有识之士积极提出建议,并于12月23日下午2:00前与区地震办公室联系。联系人:王朋辉董恩华李云秀电话:0532-86988936传真:0532-86988936E-mail:qingdaohd@sina.com.cn地址:青岛开发区泽润写字楼0351室地震办公室邮编:266555附:《青岛开发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第2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地震办公室2005年12月20日第3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2页青岛开发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为贯彻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开发区建设战略部署,切实履行政府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06年—2010年,重点内容为“十一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规划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以及国务院对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三大战略要求。本规划作为区政府指导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决定防震减灾重大工程和安排投资的依据。一、形势与需求(一)“十五”工作回顾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在“十五”期间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区的防震减灾能力不断增强。1.进一步健全了防震减灾组织管理体系。全区各级政府积极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工作到位。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区地震工作机构不断完善,地震工作人员素质大幅提高。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防震减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2.进一步依法推进了防震减灾事业管理。全区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青岛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青岛市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青岛市地震会商制度》、《青岛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地震行政执法队伍初步建立,依法开展了抗震设防工作行政执法检查,加强了对地震行政许可的管理,各级、各部门的依法行政意识和公众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3.进一步提高了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地震监测、地震速报和地震前兆预报能力持续提高。“十五”期间建成的青岛市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对全市的地震速第4页共12页第3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2页报时间提高到10分钟以内,市内四区监控能力达到ML1.5级,行政区域监控能力达到ML2.0级,近海监控能力达到ML3.0级。我区有青岛市数字遥测台网子台一处;有电磁波地震前兆监测仪一台。4.进一步强化了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工作。对30余项重大建设工程的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5.进一步做好了地震应急准备。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建成了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黄岛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全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信息系统、震情会商子系统、震害预测子系统、现场反馈子系统、应急对策子系统、应急指挥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以及基础数据库。6.进一步加大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力度,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二)“十一五”形势与需求青岛市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西侧,周边地区有南黄海强震活动带、郯庐强震活动带、燕山——渤海强震活动带和牟平——即墨中强地震活动带。特别是青岛市毗邻的南黄海海域是1996年以来国务院及山东省连续划定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及重点注意地区。1668年7月25日的郯城8.5级地震在青岛的影响烈度高达8度。据专家预测,2006至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