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9页创新还是寻租:中国转型制度环境与企业家才能配置*吴敬琏黄少卿****摘要中国开始经济改革以来,一方面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腐败日益猖獗,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何解释这两种现象的并存?本文试图运用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鲍莫尔(William.J.Baumol)和墨菲(Kevin.Murpyet.al.)等发展的有关制度环境和企业家行为关系的理论框架对此加以分析。我们认为,上述两种现象之所以在中国同时出现,1994年以前,是改革形成的变通型制度安排释放企业家才能的结果;1994年以后,则是由于转向市场经济的整体推进改革进展缓慢,政府在制度建设上存在不当作为和不作为所致。克服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负面现象的基本途径,是加快推进经济和政治改革,完善市场制度和建立法治。1.引言:中国之谜中国过去近30年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种黑白兼具地混合的画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下面所描绘的图景:一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改革发展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强劲增长。1978-2004年,中国GDP年均实际增长率9.4%,人均GDP年均实际增长率8.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率6.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率7.1%2。与此*本文是为2006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关于企业家、创新和增长的威廉·鲍默尔特别分会”写作的论文,本次发表有修改。本文作者特别感谢该分会组织者、美国小企业局刘鹰(YingLowrey)博士的邀请和多次有益的学术探讨,感谢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LeoraKlapper在会上给予的评论。同时,作者也要感谢朱爱萍博士在资料收集方面提供的帮助。当然,文责由作者自负。****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教席教授;黄少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5)。第2页共29页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9页同时,1978-2003年期间,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6.7平方米和8.1平方米增加到23.7平方米和27.2平方米3。中国成人识字率由1990的77.7%上升到2002年的90.9%4。另外,中国在减贫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90年,按照中国官方标准和联合国标准计算,中国分别有8500万和2.8亿贫困人口,到200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下降到2800万和8800万人5。这些成就使中国成为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中也存在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腐败和贫富差距扩大。在中国,腐败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便已成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腐败现象不但未见有所收敛,反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由于贪污受贿案件数量众多,每年都有大量官员受到刑事处罚。据中国官方信息,1998-2002年期间,各级地方法院共审结贪污贿赂案件99,306件,2662名处级以上官员被判刑,较上一个5年增长了65%6。与此同时,中国的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基尼系数从1982年的0.30上升到2002年的0.457。而且,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加剧,最富有10%的家庭与最贫穷10%的家庭的消费额比值,1991年为2.42倍,2003年则剧增到5.66倍8。如果说经济高速增长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创新活动;而腐败又与他们的寻租行为有关的话,那么,为什么一方面许多人从事了大量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生产性活动,而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企业家才能被运用到寻租领域?如何解读这种两极并存的现象?显然,它与中国近20多年改革所采取的方式和由改革形成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但是,改革是否必然带来如此的结果?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在这种状态下中国经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在本文中,我们试图运用熊彼特、鲍莫尔、以及墨菲等人发展的关于企业家才能配置的理论框架来解释上述的中国之谜。自从熊彼特讨论企业家创新的著作发表以后,企业家才能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Schumpeter,1934)。鲍莫尔(Baumol,1990)扩展了熊彼特的分析框架,他指出,企业家才能在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