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分析--中国移动通信业定价策略MBA0801班苏军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一、电信行业背景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通信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期。经信息产业部初步核算,2007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9,360.5亿元.完成通信业务收入8,051.6亿元.电信业务收入中,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3,702.7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0.9%;固定本地电话网业务收入1,747.8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4.0%;长途电话网业务收入1,205.2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6%;数据通信网业务收入611.2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2007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8,389.1万户,总数突破9亿户,达到91,27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0%,移动电话用户与固定电话用户的差距拉大到18,183.8万户.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26亿户.中国网通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878万户.2007年,中国移动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1,619亿元,同比增长40.4%.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660万户.而中国联通用户达到16,249.0万户.其中,GSM用户12,056.4万户,CDMA用户4,192.6万户.当前中国电信行业市场竞争激烈,5大电信运营商各具优势:中国电信占据中国3.6亿多固定电话用户中64%的市场份额,同时占据全国70%左右的长途干线网络,城域网也掌握在中国电信手中;中国移动拥有移动电话市场71%的份额,地位同样难以憾动;中国联通则移动电话和IP电话两翼齐飞,其长途光纤网络建设覆盖了950个县市,长途租用网络也达到200多个城市;中国网通以宽带通信网为核心产品,宽带高速塑造了网通高技术、独树一帜的形象;中国铁通依托固有的通信网络优势,已拥有超过2000万固定电话用户。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阐述博弈论(gametheory),又译为对策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数学家JohnvonNeumann和经济学家OskarMorgenstern首先提出来的,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在经济学中,博弈论是研究当某一经济主体的决策受到其他经济主体决策的影响,同时,该经济主体的相应决策又反过来影响其他经济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一)、非合作博弈与“囚徒困境”在博弈中,以参加者在采取任何行动前是否可以自由协商,并就互利的行动方案或策略能否达成约束性协议为标准,可以将博弈分为合作博弈(cooperativegame)与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game)两种。对合作博弈的解来说,一个合理的可预见的特点是,它是帕累托最优的:如果可以通过采取一种不同的策略同时改善两个参加者的处境,则他们肯定会同意这样做。但是,现实中的竞争者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很难达成具有约束性的协议的,因此在此种情况下的竞争的解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而只能是帕累托次优,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经常研究的“囚徒困境”。对囚徒困境的研究发现寡头垄断厂商在决定自己的定价策略时常常自己处于一种囚徒的困境。他们必须决定是采取攻击性的定价从而以竞争者的损失为代价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还是采取合作的较温和的定价策略,从而与竞争者并存于当前各自拥有的市场份额的现状并获取比竞争激烈时更高的利润。这是非合作博弈的必然结果,在接下来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定价分析中我们也会发现他们同样处于这样的一种困境之中。(二)、“纳什均衡”与价格竞争的博弈论在非合作博弈中,要准确预测理性的参加者在博弈中的行为,我们需要引进一个“纳什均衡”的概念,它使我们能够确定一个参加者据以采取相应行动的有关其他人行为的假设,即它是这样一组策略,它使博弈中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再提高其收益,假定别的参与者的策略既定的话。(三)、序列性博弈——先对弈者优势与搭便车效应之前我们探讨的问题都是博弈双方同时行动的情况,而在序列博弈中,各博弈方将依次采取行动。在此我们考察序列博弈中两方面的内容:先对弈者优势和搭便车效应。先对弈者优势可由下表来说明。每家企业面临的决策是要不要推出新产品。假定企业使用最大最小策略。如果企业必须同时并独立地宣布他们的决策,根据最大最小准则谁也不应推出新产品,每家企业得到的利润是200万元。现假定企业A具有研究的开发上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