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十堰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几年,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工业兴县,十堰市县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县域经济总量持续扩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呈现出整体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促进全市经济良性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看到县域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省内县市相比,十堰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本文通过对比剖析十堰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力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加快十堰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一、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1、县域经济总量持续扩张。2008年,全市5县1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95.9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比2002年增长91.1%,六年间年均增长11.4%。财政收入16.5亿元,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比去年提高3.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24.9%。目前,县域GDP、一般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41%、40.8%和46.6%,县域经济己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在5县1市中,GDP超25亿元的县市已经由2002年的1个增加到3个;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超过1亿和10亿元。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逐步优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市县域GDP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5.8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1.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8.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加28.17亿元、40.3亿元、31.7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8.8:32.9:38.3调整为28.5:36.5:35,六年间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0.3个和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同时大大推进了县域城镇化进程。到2008年,全市县域城镇化水平已达到29.2%,比2002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3、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通过围绕山水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努力克服山区工业发展的各种障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坚持“工业兴县”,县域工业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26%,高出全市增幅17.9个百分点,县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由2007年的21.3%提高到23.7%,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8.4%。县域工业在县域GDP中所占比重达到24.5%,其中,丹江口市42.6%、郧县31.2%、郧西县21.5%、竹山县26.6%、竹溪县35.6%、房县26.4%。县域工业对县域GDP增长贡献率为64.1%,工业对于GDP增长贡献率的提高,第3页共9页第2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9页表明县域经济增长已开始由过去的第一产业主导型向第二产业主导型转变。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161家增加到227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7家增加到30家,税收过千万的企业由4家发展到13家。4、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扩大开放和创优环境,依托水电、旅游等山区优势资源,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力度不断增强,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全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6亿元,占全市投资完成额的56.4%,同比增长60.3%,高出同期全市增幅29.4个百分点。施工项目479个,比同期增加102个,占全市项目总数的73.7%。其中新开工项目304个,增加69个。县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不仅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而且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一批水电交通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建成与投产,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5、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落实好中央各种惠农政策的同时,各县市都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投入,积极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县域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