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要点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杨秀仁摘要:北京地铁五号线首次在北京地区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盾构试验段工程已经取得成功。鉴于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质条件,而北京与上海和广州的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因此,通过盾构试验段工程对设计和施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一、工程背景及盾构隧道基本情况1、地铁五号线概况北京地铁五号线南起丰台区的宋家庄,北至昌平区的太平庄。线路全长27.6Km,在四环路南北分别采用了地下和地面、高架线路型式,南段的地下线长16.9km,北部的地面和高架线10.7km。全线共设22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6座,高架和地面站6座。图1为地铁五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北京地铁五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在地铁五号线工程地下线路段,部分线路受环境条件限制,隧道基本在现状低矮破旧的建筑物下通过,对地面沉降的要求较高,加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面无降水条件,因此采用盾构法施工。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区段为宋家庄~刘家窑地段、东单~和平里北街地段。2、盾构试验段概况由于北京以往没有采用盾构法施工地铁隧道的工程经验,且本地区的地质条件与国内其他采用过盾构法施工的城市有比较大的区别,为了确保地铁五号线正式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首先选择正线典型的地段开展试验段施工,以摸索和掌握北京地区特有条件下的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盾构试验段选在北新桥站~雍和宫站区间线路的左线(西侧),试验段隧道长度约688m。试验段线路平面见图2,由图上可以看出,试验段隧道基本在现状建筑物下方穿过。图2盾构试验段线路平面图3、试验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沿线隧道通过的地层均为第四纪冲洪积地层,除表层的填土外,主要有粘土、粉土、砂及卵石等地层,其中卵石的最大粒径为250mm。图3为试验段地质纵断面图。(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地层中赋存有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在5.0~7.0m之间。潜水:水位埋深在14.0m左右。潜水具有弱承压性,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为0.5~2.8m。承压水:含水层的顶板埋深为21.0~25.0m,水头高出含水层顶板为1.0~3.0m。4、试验段盾构隧道有关设计参数(1)隧道直径:盾构区间隧道采用圆形结构,隧道管片设计内净空5400mm,(其中考虑了隧道施工误差、测量误差及隧道变形等因素周边预留100mm的裕量保证限界直径5200mm的要求),管片厚度为300mm,隧道管片衬砌外径为6000mm。(2)管片的型式及构造(见图4):管片环宽1200mm,环向分6块,即3块标准块(中心角67.5°),2块邻接块(中心角67.5°),一块封顶块(中心角22.5°)。管片之间采用弯螺栓连接(螺栓直径24mm),环向有纵缝6个,每接缝有环向螺栓2个;纵向端面共设纵向螺栓16个(封顶块1个,其它管片端面3个)。(3)管片环与环之间采用错缝拼装方式。管片端面采用平面式,仅在设置防水胶条处留有沟槽。(4)管片有3种类型,即标准环、左转环和右转环。二、盾构试验段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盾构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质条件,我国的上海和广州已经采用盾构法成功实施了不少工程,也作过不少研究,但这两地区的地质条件与北京差异较大。上海地区的地层为淤泥质地层,非常松软,自稳能力差,侧压力比较大且分布均匀;广州地区的地层除在浅表有一层比较薄的土层外,基本为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岩层,围岩的强度模量高,自稳能力好,而河网发育,地下水充沛,时有构造断裂出现在工程线路上;而北京地区表层从0~80m范围基本为第四纪冲洪积地层,既有表层的松散回填土层,又有从粘土~粉土~各种粒径的砂层~砾石层~卵石层等各层交替组合形成的地层,从性质上与上海地区截然不同,而与广州地区的地层也有较大的区别。试验段工程从设计、管片生产和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开展的研究项目有:1.盾构隧道管片地层的相互作用和管片接头刚度研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管片接头试验、管片抗弯试验和现场大量的实验测试,并结合理论分析,探索北京特有地层条件下的盾构隧道管片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形式及规律。提出北京特有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周围地层荷载的分布、变化规律和取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