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伙伴——中国和巴西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与挑战吴志华第一部分中国和巴西在可持续发展问题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反思以往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道路的基础上,为缓解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而做出的正确选择。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政府取得共识,认为人类必须深刻地认识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主动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和巴西都是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两国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或相似的挑战,存在着许多合作的机会和条件。今天,中国和巴西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正面临着三大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第一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4%1。巴西在20世纪90年代,全面实施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拍卖国有企业、转变政府职能,开放国家垄断的行业部门等,基本上完成了从“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向“开放的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的转换。改革使巴西宏观经济得到改善,金融风险指数降低,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1994年至2003年,巴西经济走出长达10年的困境,年均GDP增长率达到2.48%2。现在,我们两国又面临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调整的目标是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可持续发展,从强调经济效率转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此,我们两国既有相似的问题,又有各自的国情。从中国方面来说,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有13亿人口,每年新增劳动力就有1000多万。中国农村人多地少,需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中国只有保持较高的、稳定的经济增长才能缓解社会就业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中国要改变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据有关资料,发达国家的投入产出比为1:1,世界平均水平为1:2.9,而我国2003年为1:5。按照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占世界的3.8%,但是,消耗的钢材、煤炭、水泥则分别是世界的36%,30%和55%。建设一个能源节约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第三是保持外贸稳定增长。中国去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但是,中国外贸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加工贸易带动起来的,产品竞争力主要依赖廉价的劳动力,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出口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比重仍然偏低。在包括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当地企业要求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给予“特保”和“反倾销调查”,使中国产品出口面临很大的压力。如何消除贸易保护壁垒,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保持外贸可持续增长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巴西虽然拥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在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上同样面临着许多难题。巴西要在今后20年内达到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每年的投资率应相当于GDP的25%。但是,最近10年巴西的投资率仅在19%至21%,20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奇迹”期间,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公共投资相当于GDP的25%至30%,而现在只有3%。3这就说明,巴西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于扩大私人投资和拉动内需。由于税收和利率过高,私人投资和消费缺乏活力,制约了经济发展。其次是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正的均衡发展。在实施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进程中,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正在逐渐显现出来,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如就业下降、穷人1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年北京〈财富〉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载2005年5月17第1版2巴西《2005年四月年鉴》第30页3OttoniFernandesJr:Embuscadoelixirdocrescimento,巴西《挑战》杂志2005年第7期增多、收入差距拉大等。社会领域发展滞后,影响了经济增长后劲,最终导致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