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系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1999.12修订)本修订稿适用于98年以来(含98年)入学的工程硕士生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生分为二种情况:一是来源厂矿、企业或工程建设基地,具有三年以上工龄的本科毕业生,入学时已明确是“进校不离岗”的委托、定向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突出工程类型特点,毕业后回厂矿企业工作(一类生源);二是有志于从事工程技术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条件没有特殊要求,主要是在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论文选题和论文工作中,结合工程和生产建设实际进行培养。毕业后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思想素质方面能较好地适应厂矿等部门工作的要求(二类生源)。工程类型硕士生应达到的目标是: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②掌握比较坚实的必要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③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实验和理论数值研究方法;④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较强的自我提高的能力,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有素质水平;⑤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⑥具有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⑦体魄健康。二、学习年限来自于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3-4年;“进校不离岗”的工程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所有硕士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论文工作实际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三、专业与课程设置电子工程系工程硕士学位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课程要求: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总课程门数为10-12门,总学时为400-450学时。根据生源的来源,我系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分为A、B两套,A套适用于一类生源,B套适用于二类生源。课程设置:A类(一)必修课(4门)1、公共课(5学分)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考试)外语3学分(考试)2、基础理论课(4学分)应用随机过程待开4学分(考试)数值分析C604200544学分(考试)(数值分析C档以上均可)现代工程数学待开(考试)3、电子与信息学科前沿讲座2学分(考查)*(二)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从下面课程中选不少于4门)第一组: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导波光学(Ⅱ)702300922学分(考试)高等电动力学702301033学分(考试)现代分析技术702301222学分(考试)非线性光学702301333学分(考试)光电子学进展802300922学分(考试)光纤光学802301022学分(考试)质谱学导论802301922学分(考试)第二组:电路与系统现代电路理论与技术702300733学分(考试)结构化集成电路设计702301833学分(考试)电子系统仿真和VHDL702302133学分(考试)超高速电路802301522学分(考试)人工神经网络902300133学分(考试)第三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导波原理与方法702301433学分(考试)毫米波技术702301522学分(考试)微波电路理论702301633学分(考试)电磁场数值解法702301733学分(考试)电磁波传播802301422学分(考试)计算电磁学进展802301622学分(考试)第四组:通信系统宽带信息网络702300122学分(考试)通信网理论基础702301933学分(考试)现代通信新技术802300222学分(考试)信源编码802302022学分(考试)信道编码802302122学分(考试)第五组:信号处理应用信息论基础702300633学分(考试)统计信号处理702300333学分(考试)模式识别602300233学分(考试)智能信息处理702300222学分(考试)数字图象处理学702300433学分(考试)语音信号处理702300522学分(考试)数字视频及音频信号处理702300822学分(考试)图象理解与计算机视觉802300722学分(考试)*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时必须参照当年的开课目录选课。(三)跨学科课程(2门)1、经济管理类课程:生产运作管理705100233学分市场营销705100733学分经营战略705100833学分管理信息系统805102833学分工程经济学805104822学分2、其它专业课程现代综合信息网2学分微电子学最新进展910200122学分(四)必修环节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2学分2、中期汇报课程设置:B类(一)必修课(4门)1、公共课(5学分)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