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页国家的生存战略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从中国历史看我国的国家战略冬华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长期的对内对外斗争经历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国家生存、发展的宝贵经验,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国家的战略路线了。回顾这些先辈的历史故事,对于我国目前所处的时代和周边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勾践的卧薪尝胆可能是我国古代关于弱势一方如何与敌对的强势一方周旋并最后战胜强大一方的例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个。当越国军队在江边与吴国军队夹河对峙时,越军虚张两翼,假装从上下游分渡,诱使吴军分兵,从而一举实现中间突破,大破吴军,然后直趋姑苏而亡吴。此时,如果身临其境,定会被这浩浩荡荡的进军气势所激动,对越军在军事上的计谋感到佩服。如果在今天,就会有很多网友津津乐道越军和吴军的装备如何,军队的指挥艺术如何等。但只要稍微追述越国能够复兴的原因,就可以明白,勾践的卧薪尝胆是这一切发生的基石。即越国的国家战略层面与军事战略层面相比较,越国在国家战略层面作出了更为正确和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以国家承受10年的屈辱历史,赢得了国家复兴所必须的时间。如果当时有互联网,勾践在成功前肯定会被越国网民骂作越奸、卖国者。这样的卖国者可能还要添上汉高祖,唐太宗等。想一想当刘邦被围在白登山时行贿单于阙氏,并且首创和亲制度,以失败者的身份回到长安。而唐太宗就更不用说了,不但在开始阶段不积极进攻,甚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突厥可汗。我想在今天,不知有多少人在网上要拍他们的砖。然而汉高祖对匈奴采取的战略防守策略,可以说甚至是有一些消极的政策,却是汉朝从秦末长期的战乱中恢复国家力量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我们看到,汉对匈奴的这一基本国策,经历了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共四帝一后,才在汉武帝的时期转入对匈奴的进攻。从此,匈奴在两汉长期的打击下,由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逐渐走向民族衰亡,一部分被纳入了汉的有效管理,残部被迫向西迁徙。同样,唐初的突厥也体现了很强的作战能力,唐开国时在突厥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甚至考虑到把都城从长安迁移到其他较为安全地方的打算。李世民在唐立国战争过程中,经常狠打硬斗,历经很多恶战。然而对于突厥可汗,仍然以低矮的姿态交往,以赢得国家恢复和建设的时间。等到唐的内部稳定,边防齐备,李世民就开始了战略反击,突厥最后也走上了匈奴老路,部分西迁,到今天土耳其、土库曼等中亚居住去了。国家的战略,需要跨出眼前的利益,从一定的高度和时期来考虑问题。因此,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就是要不带感情色彩来认识目前的世界及中国的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中国在目前世界上的正确位置,这是制定国家战略的出发点。中国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只占世界的2.4%,和美国、日本的差距很大,和英、法、德、意等接近,不要太过分强调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对于目前国家实力的意义不是很大。我们至少目前还不能对老美说我们不用intel等之类的产品而由我们自己的产品代替,“龙芯”当然是个好的开头,但仅仅是个开头,仍然没有让中国摆脱这种对西方先进技术依赖的局面。而美国对我国则没有这种技术依赖,不要设想他们作不出衣服、鞋子等,只是价格问题。因此,可以说,目前的综合国力更多的包含了技术研发的实力,甚至制造过程本身也退居其后。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的很多基本生产指标如煤炭、钢铁、电视机、电等居世界1、2位,而国民生产总值却在第7位的原因。这正如编制程序的计算机人员远较那些生产软件光盘的中国工人收入高的道理是一致的。因此,作为国家战略的基点,就是生存战略,这对于还处于弱势的大国,具有根本的意义。“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作为中国的国家生存战略,确保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在这个星球上的存在,是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到国家的对外利益,而对于国家的面子,可能要放在较后的位置了。面对美国在全球独一无二的优势地位,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这种优势是对中国的总体和全面性的优势,甚至是具有压倒性的。因此,如果说美国具有一定的操控全球能力的话,应该是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