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学知识手册学生版VIP免费

国学知识手册学生版_第1页
1/31
国学知识手册学生版_第2页
2/31
国学知识手册学生版_第3页
3/31
第1页共3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1页国学概说★内涵和分类(一)内涵简单地说,“国学”就是中国传统的学问,又称“中学”、“国故”、“国粹”等。“国学”一词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周礼·春官宗伯·乐师》里有这样一句话:“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这里的“国学”就是指学校,而“国子”主要指贵族子弟。用“国学”一词来指代中国传统的学问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现的。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西洋学术开始进入中国,从此就有国学、西学的名称相对而存在。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里所谓“中学”即为“国学”。1902年,由于担心中国学术的衰亡,梁启超将“国学”与“新学”、“外学”对比,使“国学”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代名词并逐渐传播开来。之后,虽有“国故”和“国粹”等称谓和讨论,但到了19世纪20年代后,仍普遍采用“国学”一词来概括中国传统的学术或学问,并一直延续至今。(二)分类国学是中国一切学问的总称,它的范围相当广泛,也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一般认为国学的分类有两个标准,一是四部,一是四门。四部将国学分为四部是针对国学典籍而言的。古代分书籍为四类,即经、史、子、集,称为“四部”。这种分类方式最早见于晋代,到清代时比较系统,清代《四库全书》所收三万六千多册古籍就是按照四部分类的。“经”就是“经典”的意思,主要是儒家经典,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及其相关书籍。战国时期,孔子删定六经,奠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经典地位。后《乐》亡失,至汉代确立为“五经”到了唐代,由于科举等原因,《孝经》、《论语》和《孟子》被提出来与六经并列;《礼》包括《周礼》、《仪礼》和《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加上被视为解释经典的《尔雅》,因而,有一种说法:经部共有《十三经》。关于“史”的定义,梁启超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较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而关于“史”的分类,一般沿用梁启超的“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和政书”四体。“纪传体”是我国史书的主要体裁,以给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历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司马迁的《史记》,加上后来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我们经常听到的“二十四史”是指包括“四史”在内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如《晋书》、《宋书》、《元史》、《明史》等。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正式确定纪传体史书为“正史”;“编年体”是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这类史书起源最早,《春秋》、《左传》就是,还有比较著名的《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史书;“纪事本末体”是以事迹为主,叙述一事的始末,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后来,受袁枢的启发,陆续有《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等《九朝纪事本末》;“政书”是记述典章制度的史书,广泛地收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材料,分门别类系统地加以描述最具代表性的政书是《三通》,即《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子”是指传统图书分类中的子部文献,可称为“诸子学”。所谓“诸子学”,用白话文说,就是:各位先生的学问。关于这些先生们的学问,有很多种分类方式,较为大家第2页共31页第1页共3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1页认同的是将诸子百家的学问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等九流十家。各家都有其代表作,如儒家的《荀子》、道家的《道德经》、墨家的《墨子》、法家的《管子》等。“集”,就是把各类文章放在一起,是真正的杂家。与经、史、子各部主要的差别在于,集部不管如何杂,其图书以文学为主,因而,有“文学常识”一说。“集部”虽杂,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总集,一是别集。总集指许多人或一个时代、一个区域、一群人的合集,如《诗经》、《楚辞》;而别集则指某人个别的文集,如《韩愈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学知识手册学生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