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大学组织设计层级模型分析宋伟摘要:中国现代大学组织设计具有突出的层级特征。综合分析大学组织设计中的各类层级模型,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着许多内在规律,分析这些规律有利于更为全面的审视层级化的大学组织设计结构,便于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关系,进行科学管理,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关键词:大学;组织设计;层级模型中图分类号:C64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一1610(2006)05—0045一09Analysis0ftheorganized—DesignLadderModelinChineseUniversitiesSonWei:Abstract:Chineseuniversitiesaresignificantlycharacteristicofanarrangedstatus.Ageneralcomparisonandanalysisofthedifferenthierarchywillhelpfindtheregularpatterrnofhigheducationdevelopment,enquireintothearrangementsofuniversitiesbeingorganized,facilitateoptimizingeducationalresources,enhanoescientificmanagement,andpromoteahealthyandcoordinated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Keywords:Chineseuniversity;organizationdesign;ladderedmodel一、大学组织设计:从类与型到层级的划分现代大学组织设计具有明显的层级结构,以往的研究者往往从大学“分类”与“分型"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大学的“类”和“型”的划分,将大学的层次与定位区分开来。这样的研究成果很多,武书连先生在《2002中国大学评价》中,提出了大学分类的标准:“类反映大学的学科特点,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将现有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按科研规模的大小,现有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型。”[1]张振刚先生比较研究中美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布局和规模,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大学定位,都是以大学不同的“类与型”为依据的。[2]安心先生对此认为,大学分类制度成为影响我国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他认为:“对大学进行分类,必须符合划分的逻辑规则,具有可行性并能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否则,势必导致层次不明、定位不当、发展目标错位、发展规划不合理并难以实现。”[3]潘懋元先生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权威,不顾80高龄,仍依托厦门大学985工程二期“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创新研究基地组成“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课题组,对中国大学的分类方法进行研究,先后发表多项成果,提出了大学分类与定位的方法。[4]湖南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陈厚丰先生也对中国大学分类与定位问题进行探讨。[5]刘承波先生认为,对大学定量评价并排名,始于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率先推出的全美大学排名,这种排名以特有的影响力,对教育决策与拨款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影响学生的择校行为和社会资金的流向,更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内近些年来,多家民间机构也积极对中国大学进行排名,在社会上招致诸多质疑,究其根本原因,与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并不同类的高校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排行之前,一定要先对大学进行分类,是一条必须坚持的原则。[6]马陆亭先生分析了中国高等学校分层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国际高等教育分层比较研究以后,仍然认为目前高等学校分层存在层次不清的矛盾,建议加强对高等学校服务方向的分类指导[引。吴家玮先生把高等学校分为巨无霸型高校、研究型大学、精英学院、专业学院、博雅学院、持续教育学院等7类。[8]对大学进行评估与评价或者排名,不仅仅需要分类,更需要分层。但是,针对大学分层并建立起大学的层级模型的研究成果尚未检索到,因此我们试图对现代大学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层级结构,利用管理学、组织管理学等理论进行分析,勾画出不同设计的模型图。这样对于提高现代大学组织的管理绩效,探索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促进大学进行层级划分,准确定位,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二、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