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年高考概况1.题目难易适中,考生选择该专题得分率中等。2.从考查内容看,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利用、河流综合开发知识考查较多。3.题型比较灵活,以选择为主,分析、综合等都有。二、马年高考策略1.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2.加强贴近高考的典型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三年高考回放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1)我国主要区域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区域生态问题成因措施东北地区①黑土开垦后,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变化;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严重破坏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②植树造林,土壤培肥;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①能源短缺;②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恢复相当困难①生态脆弱,人地矛盾尖锐;②植被的破坏,不合理耕作、开矿;③土质疏松,夏季多暴①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②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雨草,合理存放表土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①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②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①消除贫困;②早期预警;③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④调节农、林、牧用地;⑤控制人口增长;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热带雨林地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①农场和牧场的开发;②商业性伐木;③焚耕开垦;④采矿、筑路和城镇建设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采伐与更新相结合;③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设立国际基金;⑤建立雨林缓冲区;⑥鼓励保护性开发(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模式危害(对当地和周边地区或对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成因(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治理措施(对症下药,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3)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方法①自然原因:a.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b.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c.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d.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e.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②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把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2.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客观分析。(2)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治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3)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治理措施目的建设水利工程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修建分洪、蓄洪区调蓄洪水,减轻洪灾修筑河堤,疏浚河道防洪和航运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