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上海单科·T2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具体的情境材料来考查学生对矛盾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规范解答】选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推动着事物不断变化和发展。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A、C表述错误;矛盾是客观的,B表述错误。故选D。2.(2010·上海单科·T21)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做事情要把握度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矛盾的有关知识,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选A。“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启示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启示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节摄碘量”告诉我们办事情要把握适度原则。④材料未体现,故选A。3.(2010·四川文综·T30)“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命题立意】本题以“竹竿效应”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典故和寓言的关注。考查了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二者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哲学现象、判断问题以及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规范解答】选B。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关键”,体现的是主次矛盾的关系,而不是矛盾主次方面,故选①而不选②;“竹竿效应”没有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不选④;“竹竿效应”说明,要将“竹竿”作为提高水平的关键因素,这就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重点论的观点,体现了抓好关键部分以提高整体水平的观点,因此,①③正确,选B。【类题拓展】主次矛盾与主次方面要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来判断材料体现了主次矛盾原理,还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材料中有关键、重点、中心、主要任务、根本任务及主攻方向等时,或从推动事物发展角度来看,一般就是运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材料中有主流、支流、性质、本质及发展方向或趋势时,或有对各种形势的判断及对人或事的评价时,一般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4.(2010·全国Ⅱ文综·T38(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投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宝钢为什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逆势而上。(10分)【命题立意】本题以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宝钢如何应对挑战为载体,考查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考查学生调动和迁移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设问考向明确——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解答过程中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