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月考生物试题【四川版】总分:90分第I卷(选择题42分)第I卷共7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差速离心法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B、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C、细胞内ATP的合成过程只能在生物膜上完成D、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2、黄曲霉素是毒性最强的致癌物质,在细胞中还能干扰DNA与mRNA的合成、干扰某些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据此推测,幼鼠长期摄入较多黄曲霉素后,机体不可能出现A、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异常B、抑癌基因突变成为原癌基因C、血浆蛋白减少影响内环境稳态D、生长缓慢且免疫系统功能紊乱3、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4.用32P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核DNA分子,然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开始培养后一个细胞核中DNA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B.KL段每个细胞核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都相等C.IJ段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都是l:2D.GH段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占总数的l/2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试剂、实验方法与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素和人的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B.恩格尔曼、鲁宾和卡门、卡尔文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索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C.发酵液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若变黄则证明果酒发酵成功D.含伊红美蓝的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使菌落呈现黑色6.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素具有拮抗作用C.顶端优势现象与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均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生理作用特点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7.下列关于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药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B.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种类可完全相同C.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传递给后代D.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第Ⅱ卷(简答题48分)8.I(10分)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和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组相比,光处理组前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2)叶内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到达CO2固定的部位。Ⅱ.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衰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主要是。(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4)上图b点产生ATP的细胞器是。9.(12分)下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4)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