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单元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知识重组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形成①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表现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②1955年,苏联等国组成华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影响美苏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但双方势均力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洲的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利于世界多极化日本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1961年,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行的第一次不结盟会议,标志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中国的崛起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①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形势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②当前的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规律启示(1)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阵营除战争以外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2)世界格局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格局中主要力量的消长和对比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各国的综合国力决定的。2.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重点进行农业方面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不能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重工业,改革前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的情况下,将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各国纷纷建立“福利国家”;③发展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由于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势力空前膨胀,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还形成了关贸总协定,国际贸易体系形成影响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区域集团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组织,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经济全球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它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全球经济竞争的利益失衡规律启示(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2)二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根本上说是由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决定的。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共体、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的特殊地位逐渐丧失。(3)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全球化在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全球化的影响要坚持辩证观点,全面分析。总体来讲,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是有利的,对发展中国家则既有利又有弊。3.二战后的科技、文学、艺术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的利用、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互联网1969年,美国为了与苏联进行冷战,发展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诞生,使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文学艺文学各种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流派成为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术音乐音乐领域,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影视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好莱坞电影盛行,电视技术突飞猛进误区警示1.二战后西方国家大都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并不排斥市场经济。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加强对经济干预的同时,也在保障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而且其根本仍然是市场经济国家,市场为主,计划为辅。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