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现场多部门联动研究内容摘要:所谓“联动”就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即联合行动。多部门联动,就是多个部门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多部门的协合、合作,突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救援现场多部门联动拥有时效性、资源有效配置、实现信息的共享等优势,各救援部门的联动救援,可以在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下,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提高救援效率。但是,目前我国的突发事件救援却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各部门缺少有效的指挥协调机制、各部门联动缺少有效的信息平台、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突发事件预防宣传的联动、缺乏联动预警系统等不足之处。本文从多部门联动的定义及特点出发,阐述了多部门联动救援的优势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关键词:救援、部门、联动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突发事件现场、事故突发事件现场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达到100万人以上,突发事件次数达到120万次左右,经济损失约6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从自然角度看,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突发事件现场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灾难频发,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每年的受突发事件现场影响人口超过2亿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15%以上。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人口、75%以上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突发事件现场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我国每年因自然突发事件现场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超过上千亿元。另一方面,从社会角度看,目前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如果处置失当有可能出现社会危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复杂,潜在的危机有可能随时爆发,突发事件形势严峻。我国颁布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发挥突发事件救援的部门联动的作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多年来,我国救援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2008年,我国的汶川地震,消防、武警、卫生、驻地部队等部门协调联动,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实现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突显了部门联动的高效性。但是,我国救援联动中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2011年,温州动车追尾事件,由于铁道部指挥中心及上海铁路局个别领导推托责任的原因,出现了各部门在救援上没有密切配合的现象,延误了救援时机,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多部门联动救援体制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做为消防指挥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对我国突发事件的救援多部门联动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建设。1.2多部门联动的定义及特点联动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即联合行动。多部门联动,就是多个部门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多部门的协合、合作,突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多部门联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复杂性。救援现场的多部门联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部门间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是集控制论、系统论、信号论为一体的复合体,从系统论看,有效的控制是对系统进行调节以克服系统的不确定性,使之达到所需要状态的活动过程。同时突发事件防治的组织系统也较复杂,至少包括中央、省市及有关职能部门、社区三个层次。二是时效性,时间就是生命,各部门在相互协调、配合中,时间是第一要素,最大限度的争取时间,才能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三是主动性,各部门间只有从主观意识上积极进行救援,才能够实现救援的胜利,否则必将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2救援现场多部门联动的总体情况2.1我国在救援现场救援多部门联动现状2.1.1多部门联动救援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初步形成了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基本领导体制是:由地区党政机关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突发事件现场分级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中,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是事件的总体指挥,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具体抓,驻地军警部队密切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在法律方面,我国先后颁布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