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全球气候变化地表形态与交通线路、聚落一、单项选择题(2018·苏州期末测试)我国冬季气温的高低与北极地区冷空气的强度密切相关。如图为1978~2015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导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增强B.反映了北极地区逐年变暖C.有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D.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2.当强冷空气南下,可能造成()A.海南省出现冻雨天气B.华北地区的雾霾污染加重C.0℃等温线向南移动D.新疆短时间出现融雪洪水解析:1.C2.C第1题,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有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第2题,当强冷空气南下,即可能出现寒潮天气,可能造成华北地区的雾霾污染消散,0℃等温线向南移动。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3~4题。3.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4.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解析:3.A4.C第3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第4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2018·苏北四市模拟)藏族传统的乡村聚落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体现了封闭性、内向型和节俭性的高原地域文化。如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某乡村聚落水系空间形态图。据此回答5~6题。5.图示区域为()A.地形平坦的高原区B.周高中低的盆地区C.山河相间的峡谷区D.北高南低的平原区6.图中村寨多建在()A.安全性好的山顶B.隐蔽性好的峡谷C.适宜耕作的河谷D.背风向阳的缓坡解析:5.B6.D第5题,据图中河道海拔和村寨分布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中间地势低,周围地势高,是盆地区。第6题,据题意和图中河道海拔数值分析可知,该图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图示区域河道海拔数值显示,北部较高,村寨建在背风向阳坡上,再者村寨偏向西侧,坡度较缓。(2018·镇江模拟)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1为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遥感图片。读图回答7~8题。7.与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A.降水丰富B.水灾多发C.交通便利D.耕地充足8.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A.池塘位于村落四周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C.村落建筑分布在中心的小山岗上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解析:7.B8.C第7题,据图1中图例分析可知,与北岸相比,南岸多低洼地,水灾多发。第8题,由图2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因此村落应分布在中心的小山岗上,C正确。排水系统应分布于村落周边方便排水,而不是蓄水,A错;道路如果全部都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B错;村落在小盆地内,容易积水,D错。二、双项选择题(2018·苏锡常镇模拟)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如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9~10题。9.“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冷C.冰川融化加剧D.冰川面积扩大10.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解析:9.AC10.BD第9题,“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这说明格陵兰的冰川面积在缩小,这是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后果。故选A、C项。第10题,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向纬度高的方向移动,在垂直方向上向海拔高的方向移动;还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西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