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选择题(2014·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下图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前、后遥感影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A.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B.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淹没水中沙洲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2.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是()A.大坝拦截泥沙,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B.水库调节径流,有效防治上游洪涝灾害C.实现水能开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D.提供灌溉用水,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答案1.A2.A解析第1题,读图比较,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大坝上游河道比原来变宽,通航条件改善,A项对。从图中可以看到,大坝下游水位下降,河道水面变窄,沙洲变成了沙堤,B项错。修建大坝,河流支流数量不会增加,流域面积也不会增大,C项错。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流量季节变化减小,D项错。第2题,建设大坝形成水库,提供灌溉水源,开发水能,改善通航条件,从而改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库调节径流,可以有效地防控下游的洪涝灾害。(2014·山东日照三校联考)如图所示为“长江流域一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图”,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图回答3-4题。3.引起该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有()①流域内降水变化②湖水流向变化③上游地区植被破坏④当地围湖造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关于该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B.航道深度增加,湖泊航运条件得以改善C.TSS通量为负值时,湖水补给河水D.河流枯水期时,TSS通量以流入为主答案3.A4.C解析第3题,长江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为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河流会带来泥沙注入湖泊,湖泊TSS通量为正值;冬季为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水,湖泊水含的泥沙量小,湖泊TSS通量为负值。因此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与流域内降水变化、湖水流向有关。第4题,结合图示知,就全年而言,湖泊流入通量大于流出通量,致使湖泊淤积严重,使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航道变浅影响通航能力;湖泊TSS通量为负值,河流处于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补给河水。(2014·安徽宿州调研)读图,完成5-6题。5.图示两条河流都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最可能是()A.地质不稳,工程建设质量低B.科技水平低,设计不准确C.水土流失,泥沙淤积严重D.地震多发,大坝毁损6.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科技水平提高,核电成为该国主要能源B.地势低平,水能资源不足,水电成本太高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D.该国对生态环境问题非常重视,恢复原始生态环境答案5.C6.D解析第5题,图示区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淤积,水库库容减少,从而影响使用寿命。第6题,水坝建设破坏了自然的生态环境,导致一些环境问题的出现,拆除水坝主要是恢复自然的生态环境。(2014·福建厦门3月)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流域”,下表为“该流域四个河段平均坡度表”。读图表,完成7-8题。河段①②③④平均坡度0.0850.1250.0450.0027.落差是指河段两端之间的水面高程差。下列河段中落差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8.关于①②③④河段开发的重点是()A.①水产养殖B.②水土保持C.③内河航运D.④梯级开发答案7.A8.B解析第7题,利用图中的比例尺、图上距离与表格中的坡度,通过“落差=图上距离/比例尺×坡度”计算,比较可知①地落差最大。第8题,②地为河流的源地,应注意水土保持。①地落差大,适宜梯级开发;④地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可发展内河航运。(2014·北京东城一模)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B.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洛河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答案B解析图中能明显看出河流流向,河流流向能反映地势高低,故B项正确。渭河南部为秦岭山脉,所以无大支流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