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创两争”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寻甸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报告中,要求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和繁重的任务,发展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又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为此,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做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林业生态省的战略部署,对我县林业生态建设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因此,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生态建设优先的前提下,加速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1互动。立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强化森林资源基础地位和环境,资源承载力,积极推进多种处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城乡重点绿化工程为载体,以林权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强力推进环城防护林和城郊森林、村镇绿化、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建设,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二)基本原则:1、坚持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提升与对生态原貌的回归保护相结合。第1页共4页2、坚持生态园林建设与实现县城功能的完善、形象的美化和魅力的提升相结合。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学习先进与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相结合。4、坚持系统规划、全面部署、科学论证与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相结合。5、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与发动群众、深化改革相结合。三、工作步骤1、启动阶段(2008年5月至6月)。建立组织领导体系,进行宣传发动,具体部署和落实任务,编制论证和确立各项具体实施计划。2、实施阶段(2008年7月到2013年12月)。按各项具体规划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3、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月至4月)。对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表彰。四、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内容(一)退耕还林工程根据《XX市林业局关于公路铁路沿线25度以上坡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规划方案的通知》结合《XX市2008-2010年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规划(纲要)》XX县区委、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和布置,为切实加快县城面山和重要公路沿线生态综合治理的步伐,对其绿化造林进行规划。根据调查2008年至2013年规划实施造林85542.35亩。涉及河口、七星、塘子、金所、羊街、功山等十五个乡镇。其中:2009年规划造林27993.1亩,2010年规划造林23785.5亩,2011年规划造17600.75亩,2012年规划造林9646亩,2013年规划造林6517亩。本项目预算总投资。287165668.95元。省、市级投资267747555.5元,占93%,县级投资19418113.45元,占7%。(二)天然林保护工程根据《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XX省寻甸县回族彝族自治县实施方案》资料,寻甸2000年至2010年,全县公益林建设规模第2页共4页263737亩,公益林建设投资1943万元。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2365034亩,到2010年管护经费共投入3940万元。(三)县城面山及公路沿线面山造林项目建设规划1、2008年规划造林3141亩。其中:城市面山:石漠化造林1630亩,“五采区”造林50亩,难造林地造林417亩。交通沿线面山:石漠化造林918亩,难造林地造林126亩。2、2009年规划造林4828亩。其中:城市面山:石漠化造林3047亩,“五采区”造林50亩,难造林地造林770亩。交通沿线面山:石漠化造林822亩,难造林地造林139亩。3、2010年规划造林3795亩。其中:城市面山:石漠化造林3000亩,“五采区”造林130亩,难造林地造林665亩。交通沿线面山:石漠化造林0亩,难造林地造林0亩。(四)特色经济林建设项目规划到2012年种植核桃20万亩,其中。2008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