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与反思翼城县教育局教研室王全明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⑴什么是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教学,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二、为什么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要整合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层次和效率。(一)信息技术是数学应用的范例“计算机是数学的创造物,又是数学的创造者”、“计算机是新的数学模式”、“计算机是具体化了的数学”。信息时代,数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我们所处的是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教数学、学数学、做数学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使数学思想形象化,有助于组织与分析数据,有效而又精确地进行计算;能支持学生对数学各领域进行研究,包括几何、统计、度量与数论,使学生集中精力于决策、反思、推理与问题解决。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实际地融入到数学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形成一个新的统一体,有利于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有利于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二)信息技术使数学实验成为现实“数学实验”,是指根据教学目标,以图形计算器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创设或改变某种数学情景,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一种体验过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软件的广泛使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变为现实,它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切身的学习体验,得到探索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往往是经过一定的探索——观察、分析,然后归纳出其中的规律,猜想出结果再加以证明,但反映在教科书上却是将通过分析法所得的结论采取综合法的形式来叙述,即文字表述的思维过程与实际获得的发现过程完全相反,显然在实际教学中需再现这一过程,这即是弗赖登塔尔所讲的学习数学需要“再创造”数学。过去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注重问题的结论、数学的思想、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注重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导致学生看不到数学被发现、创造的过程,忽略了有关观察实验、直观形象,忽略了探索、发现的过程等方面的体验和训练,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错觉和误解,以为数学是逻辑地一步一步地推导出来的,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数学教学经验也表明,“实验——归纳——猜想——证明”应该是数学学习、发现、探索、创新的一般程式。学习数学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在现实背景中,通过数学化的途径探索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再创造,并从中寻求相应的数学模式,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际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完全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似乎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进行发现并作出猜想;也可以做实验,进行测量、分类;或是设计算法,通过运算检验;或是提出假说,借助逻辑推理加以证明,或提出反例予以否定,等等。也即是说,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进行合理的数学猜想与数学验证,并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概括与抽象。案例1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个基本事实的教学而言,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在屏幕上作出任意三角形ABC及其内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