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卷(八)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北京石景山期末)2018年7月25日至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26°08′S,27°54′E)举行。甲、乙、丙、丁为金砖国家峰会部分举办地所在城市。读图,完成1~2题。1.图中举办地所在大洲()A.甲所在大洲平原地形广,港口封冻期长B.乙所在大洲地形起伏大,城市化水平高C.丙所在大洲纬度跨度大,是水稻主产区D.丁所在大洲高原面积广,乳畜业很发达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甲所在大洲是欧洲,平原广,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港口封冻期短,A项错误;乙所在大洲是亚洲,地形起伏大,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城市化水平低,B项错误;丙所在大洲为亚洲,纬度跨度大,是世界主要的稻米主产区,C项正确;丁所在大洲为南美洲,高原面积广,经济发展水平低,乳畜业落后,D项错误。2.当地时间7月26日10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此时刻()A.甲地处于日出时刻B.乙此刻日影朝向东北C.丙此刻太阳在正南D.丁日期是7月25日答案B解析根据地方时差东早西晚可知,甲地处于12时前后,A项错误;乙此刻是16时前后,太阳位于西南方,日影朝向东北,B项正确;丙此刻是13时前后,太阳位于南偏西方向,C项错误;越往西时间越晚,丁与举办地时差4个多小时,故日期依然是7月26日,D项错误。(2019·湖北省襄樊市四校期末联考)壶口瀑布(左图)处于秦晋峡谷的南段(37°33′N,110°47′E),是黄河水上运输的一道天然障碍,自古以来壶口上下形成诸多渡口,而今成为遗迹。右图为壶口至下游孟门处的奇景,黄河水从壶口奔涌下泻后,在400多米宽的河谷底部形成了一条30~50米宽,10~20米深的深槽。据唐代《元和郡县志》的记载:“石槽长一千步,阔三十步”,而如今的壶口瀑布已北移到距孟门约5千米处,称十里龙槽。据此完成3~5题。3.下列关于壶口瀑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夏季水汽遮天,气势磅礴B.所处高原补给了黄河水量的百分之九十C.冬季冰壶玉瀑,银装素裹D.黄河泥沙主要来自其所处高原答案B解析壶口瀑布所处高原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百分之九十的泥沙来自黄土高原,并非水量,B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夏季是黄河汛期,水量大,夏季壶口瀑布水汽遮天,气势磅礴,冬季气温低,会结冰,A、C两项不符合题意。4.壶口附近渡口码头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现代交通的发展B.上游用水量过大C.秦晋货运需求减少D.军事要塞战争多发答案A解析随着公路、铁路等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壶口附近的水运地位不断下降,水运衰落,因而导致壶口附近渡口码头消失,A项正确;上游用水量过大不是导致此地水运衰退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秦晋货运需求在变大,C项错误;现代中国已经远离战争,D项错误。5.形成自孟门至壶口十里龙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断层陷落B.溯源侵蚀C.侧蚀发育D.堆积作用答案B解析十里龙槽是瀑布溯源侵蚀的结果,B项正确。(2019·河南开封一模)“旗形树”的枝叶只生长在树干的一侧,树冠远看像一面旗子。图a、图b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隔离带出现的“旗形树”景观,该道路两侧“旗形树”的树冠都向中间机动车道生长,此景观为自然生长的结果。据此完成6~8题。6.图中“旗形树”最可能为()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图中街道两侧的大树已经落叶,而“旗形树”还没有落叶,这说明“旗形树”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故A项正确。7.形成城市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隔离带中“旗形树”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B.气温C.降水D.强风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旗形树”没有朝向靠近大树的一侧垂,而是朝向街道中央生长,大树会减少到达地面的阳光,使光照减少,不利于树木的生长,而街道中央没有树木遮挡,故A项正确。8.据图推测拍照的季节最有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D解析图中“旗形树”树叶繁茂,街道两侧的大树已落叶,故此时最有可能为冬季,D项正确。(2019·广东揭阳期末)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马尾松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