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31分强化练(九)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曹冲称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当众人面对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在缺少有效的称量工具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曹冲称量出大象的体重,体现了他的智慧,被世人称道.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A.“质点”的概念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C.“瞬时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B[建立“质点”的概念,采用理想模型法,不是等效替代,A错误;建立“合力和分力”的概念,采用等效替代的思想,B正确;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采用极值法,不是等效替代,C错误;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不是等效替代,D错误.]2.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1所示,M、N、Q是以电场线上一点O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三点,OQ连线与直线MN垂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A.O点电势与Q点电势相等B.M、O间的电势差大于O、N间的电势差C.将一负电荷由M点移到Q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D.正电荷在Q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OQ垂直且竖直向上B[根据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的特点,在O点所在电场线上找到Q点的等势点,该等势点在O点的上方,根据沿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O点的电势比Q点的电势高,故A错误;根据电场线分布情况可知,MO间的平均电场强度比ON之间的平均电场强度大,由公式U=Ed可知,M、O间的电势差大于O、N间的电势差,故B正确;M点的电势比Q点的电势高,负电荷由M点移到Q点,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故C错误;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该点电场线的切线方向相同,斜向上,故D错误.]3.如图2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C固定在水平面上,将两物体A、B叠放在斜面上,且同时由静止释放,若A、B的接触面与斜面平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25702106】图2A.物体A相对于物体B向上运动B.斜面C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A、B、C三者重力之和C.物体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可能为零D.物体A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gsinθD[同时释放两物体时,对两物体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A+mB)gsinθ=(mA+mB)a,解得a=gsinθ,A、B之间保持相对静止,选项A错误,D正确;根据牛顿定律,对斜面及A、B整体,在竖直方向:(mA+mB+mC)g-FN=(mA+mB)asinθ,解得FN=(mA+mB+mC)g-(mA+mB)gsin2θ<(mA+mB+mC)g,选项B错误;对物体A:mAgsinθ-f=mAa,解得f=0,故物体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可能为零,选项C错误.]4.2016年1月20日,美国天文学家MichaelBrown推测:太阳系有第九个大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0倍,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4倍,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600倍,万有引力常量G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在1~2万年之间B.由题中所给的条件可以估算出太阳的密度C.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A[由=m·r可得T=可得==≈14696,所以A选项正确;因太阳的半径未知,所以无法求得太阳的体积,太阳密度无法求出,B错误;对任一星球表面有mg=G可得g=G,因此,=·=<1,故C错误;由=m可得第一宇宙速度v=可得:==>1,故D项错误.]5.如图3所示,一滑块以初速度v0自固定于地面的斜面底端冲上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又返回底端.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下列表示滑块在斜面上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图3ABCDA[上滑时的加速度:a1==gsinθ+μgcosθ,下滑时的加速度:a2==gsinθ-μgcosθ,则a1>a2,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滑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由于存在摩擦力,机械能不断减小,经过同一点时下滑的速度小于上滑的速度,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两个过程的位移大小相等,可知,下滑时间大于上滑时间,所以A项正确,B、C、D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如图4所示,L1和L2为两条平行的虚线,L1上方和L2下方都是范围足够大且磁感应强度相同的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