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1.1系统科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国际上“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吸引了众多领域的专家从事研究和应用,并逐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即“系统科学”。“系统”(system)这一概念来源于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古代,哲学家往往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寻求共性和统一,但由于科学技术理论的贫乏,又缺乏观测和实验手段,所以对很多事物只能看到一些轮廓和表面现象,往往是只见森林而不见树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论逐渐丰富,工具与手段更先进了,认识也逐步深化,但仍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世界观的局限,往往又只看到一些局部现象,致力于对微观现象的研究,以致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进入19世纪以来,认识不断深化。在对个体、对局部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以后,再把这些分散的认识联系起来,才看到了事物的整体,以及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科学的系统观。现代科学的发展比过去更要求在多种学科门类之间进行相互渗透,这是在更深刻地分析的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综合发展的新阶段,因而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系统科学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研究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一般系统论的过程中产生的一门交叉性学科。现在它已发展成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基础科学,是一门独立于其他各门科学的学科。1.1.1什么是系统“系统”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systema,一般认为是“群”与“集合”的意思。长期以来,它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描述的各个领域,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它频繁出现在学术讨论和社会生活中,但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对它赋予不同的含义。究竟什么是系统呢?我们在此采用钱学森给出的对系统的描述性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定义与类似的许多定义一样,指出了作为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系统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由于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虽然有关系统的定义有很多种,但都有包含了上述三个基本的特征,也即它们是系统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在美国的《韦氏(Webster)大辞典》中,“系统”一词被解释为“有组织的或被组织化的整体;结合着的整体所形成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结合;由有规则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集合。”在日本的JIS(日本工业标准)中,“系统”被定义为“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的行动的集合体。”前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定义“系统”为“一些在相互关联与联系之下的要素组成的集合,形成了一定的整体性、统一性。”《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解释“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1.1.2系统的特征由系统的定义,不难总结出一般系统应具有的下述特性。1.整体性系统整体性说明,具有独立功能的系统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协商存在于系统整体之中。就是说,任何一个要素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也不能脱离整体去考虑。系统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集合,否则它就不会具有作为整体的特定功能,而脱离了整体性,要素的机能和要素之间的作用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研究任何事物的单独部分不能得出有关整体性的结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要素之间的机能、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要服从系统整体的功能和目的,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展开各要素及相互之间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总和形成了系统整体的有机行为。在一个系统整体中,即使每个要素并不都很完善,但它们也可以协商、综合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相反,即使每个要素都是良好的,但作为整体却可能不具备某种良好的功能,也就不能称之为完善的系统。2.集合性集合的概念就是把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集合。集合里的各个对象叫做集合的要素(子集)。系统的集合性表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工程导论-2-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要素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是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