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一、选择题1.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⑥C.①③⑤D.③④⑦解析①普通漏斗:用来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③蒸馏烧瓶:用于液体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⑤分液漏斗:萃取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答案C2.有关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后有红色物质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3+存在B.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存在C.用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为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钠元素,可能有钾元素D.分别含有Mg2+、Cu2+、Fe2+和Na+的四种盐酸盐溶液,只用NaOH溶液是不能一次鉴别开的解析A项,原溶液也可能含有亚铁离子不含铁离子,因为硝酸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B项,原溶液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C项,确定是否含有钾元素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D项,有颜色的离子为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加入氢氧化钠,CuCl2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Fe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Mg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NaCl溶液没有现象。答案C3.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气体――→品红溶液褪色结论:原气体一定是SO2B.气体――→气体――→白色沉淀结论:原气体一定是烃C.某溶液――→冒白雾――→白烟结论:原溶液一定是浓盐酸D.某有色溶液――→紫色结论: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解析A项中O3、Cl2、NO2等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项中H2S、CxHy、HCHO都可出现此现象;C项中浓HNO3等也有此现象。答案D4.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①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溶于盐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②用10mL的量筒量取4.80mL的浓硫酸③蒸发溶液时,边加热边搅拌,直至蒸发皿中的液体蒸干④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⑤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⑥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只有2种⑦实验室可利用浓氨水和碱石灰混合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气⑧除去NO中混有的NO2气体可通过水洗,再干燥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③⑤⑧B.④⑤⑥C.①⑤⑦D.①⑦⑧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中等难度。②中10mL量筒可量取4.8mL浓硫酸;③中蒸发溶液时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④中若原溶液中含有SO也有此现象;⑥中中和热的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四种;⑧中NO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①⑤⑦均正确。故选C。答案C5.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A.Ba(OH)2、KSCN、NaCl、Mg(NO3)2(FeCl3溶液)B.NaNO3、NaHCO3、(NH4)2SO3、Na2SiO3(H2SO4溶液)C.NH4Br、K2CO3、NaI、CaCl2(AgNO3溶液)D.(NH4)3PO4、NaBr、CuSO4、AlCl3(KOH溶液)解析本题是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实验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的考查。A中可先利用FeCl3鉴别出Ba(OH)2[产生红褐色Fe(OH)3沉淀]和KSCN(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再利用Ba(OH)2鉴别出Mg(NO3)2(产生白色沉淀),最后一种为NaCl,故能鉴别;B中可将H2SO4分别加入四种溶液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为NaHC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Na2SiO3,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NH4)2SO3,余下的为NaNO3,故能鉴别;C中用AgNO3溶液无法鉴别CaCl2溶液和K2CO3溶液;D中可将KOH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四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为CuSO4,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溶解的为AlCl3,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为(NH4)3PO4,没有明显现象的是NaBr溶液,故选C。答案C6.下列有关除杂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通入适量氧气后点燃B.除去氧气中少量氮气:使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C.除去石英中少量碳酸钙:用稀盐酸溶解后过滤D.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的纯碱:加入足量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