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八届年会参评材料参评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参评项目:□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例□教学资源题目:走近人工智能作者姓名:黄小燕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七中学联系电话:13610006502电子邮件:grasy@163.com《走近人工智能》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七中学黄小燕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本的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这是“信息加工”部分的其中一个教学主题。学生学习完“信息获取”部分后,“信息加工”部分主要讨论怎样对信息进行加工,有效地利用所获取的信息。本节课是在介绍完本章的信息加工概述和信息的编程加工的基础上,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进行介绍的。为了更好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本课时在课本原教学的内容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本课时从智能识别技术引入,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设置多种情境让学生体验模式识别、机器翻译和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实践,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信息智能化加工的基本知识,从实例中体验智能化处理工具软件的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的应用。二、教学对象分析大部分高一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都曾了解或接触过人工智能,但对此知之甚少,仍未认识到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本课时教学的关键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基础上,带领学生体验、理解智能化加工的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在本课时中需要通过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实例去了解智能化加工的一般过程及在此过程中体现的智能化加工思想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信息智能化加工的价值观。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2.知道“机器翻译”、“模式识别”、“机器人”、“计算机博弈”等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空间识别技术、在线翻译、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体验,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2.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进行知识建构,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信息智能处理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发展辨证思维,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使用在线翻译、与机器人在线对话功能,体验人工智能活动,思考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教学难点】使用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后,如何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并发展其辨证思维。五、教学策略本课时主要运用情境学习策略和协作知识建构(CKB)教学策略。通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在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体验,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协作知识建构。以下是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六、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教学系统、投影仪,演示文稿,教学博客、Google在线翻译等相关软件:“人脸识别软件”、联想监控大王软件、视频“中国首位虚拟主持人”教学博客地址:http://gzqzit.blogbus.com/logs/31523469.html七、教学习环境的设计1、课前计算机室的体验环境设计在教师机安装好摄像头以及“联想人脸识别软件”和“联想监控大王软件”,提早设置好教师人脸为登陆系统的人脸“密码”;准备好视频:中国首位虚拟主持人.flv.2.探究情境的设计情境体验情境简述所用资源【情境1】利用“人脸识别软件”登录系统先邀请一位学生上台,摄像头对准该生,屏幕无变化;再将摄像头对准教师,通过人脸识别,顺利登录windows系统。预先拍摄“老师的脸”,将该人脸图像设为系统登录“密码”。摄像头;联想人脸识别软件;联想监控大王软件;【情境2】体验联想监控大王软件师生共同体验空间监控系统。老师启动预先安装在教师机的“联想监控大王软件”,将摄像头对着台下的学生,大屏幕中出现摄像头实时拍摄的情景。老师按下监控启动按钮,学生受到摄像头监控,一但摄像画面有变化(即有学生动了),马上响起报警声。【情境3】播放视频“中国首位虚拟主持人”播放视频“中国首位虚拟主持人”,了解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虚拟主持人.flvFlv视频播放软件【情境4】Google在线翻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