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福建省农村林权流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将乐县调研报告摘要:新林改是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特别是山区土地制度的重要措施,是继耕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的又一次伟大实践。笔者以此次新林改后的林权流转现象为研究对象,描述林权流转主要形式及现状,分析林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新林改林权流转规范化引言林权是指林地的经营使用权。2003年,作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试点省份之一,福建省开始率先实施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新林改)。由于这次改革直接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被认为是继解放初的土地改革、20世纪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第三次土改”(樊喜斌,2006)。我国共有林业用地42.42亿亩,其中集体所有的林业用地25.48亿亩,占全国的60.1%。同时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拥有全国90%左右的林地资源。全国2000多个行政县(市)有70%是山区县,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山区又是贫困人11聚集的林区,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有496个分布在山区(贾治邦,2007)。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福建、江西、辽宁等省率先开展了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政策文件,由此标志着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全面推广实施。新林改的主要内容是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即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经营权承包给农民,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林业发展,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如此,由于此次林改在很多方面比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实施的土地联产承包制改革走得更远,因此这次林改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可以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方向提供一些借鉴。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以往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从政策角度描述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进行分析(顾善松,2004;刘宏明,2004;徐秀英,2005);有的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林权抵押贷款进行了研究(周新玲,2005;祝海波,尹少华,2008);有的学者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对新林改制度的实施绩效进行评估(程玥,2010;朱冬亮,肖佳,2007)笔者于2010年2月跟随《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地流转模式及绩效评估研究:闽、赣、鄂、浙4省20村调查》课题组在福建省将乐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主要调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即2008~2011年的该县农村和农户的林权流转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在调查过程中,一是,主要采用无结构深入访谈法。在访谈过程中,记录农户林的权流转信息和农户的其他行为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二是典型调查。首先课题组根据农户的林地多少和收入水平,尽可能的对不同类型的农户都作一些调查,同时,也选择对林权流转情况比较清楚的农户,进行深入的访谈。另外,在调查中,也尽可能获取当地的统计资料和林业经济的其它材料。调研结束后,笔者以此次新林改后的林权流转现象为研究对象,描述林权流转主要形式及现状,分析林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政策建议。一、将乐县林业基本概况将乐县地处闽西北,是全国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国集体林区三明市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将乐全县土地面积336.6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93.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7.1%。而在林业总用地中,其中有林地面积282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96.4%。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627万立方米,毛竹面积44万亩,总立竹量约4607.78万根,总森林覆盖率达83.1%,位居全省前列。目前,该县工区划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76.4万亩,占林业用地的26%,其余则基本上是用材林。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将乐县的森林限额采伐蓄积量为86.1157万立方米,平均每年17万多立方米,其中商品材限额采伐蓄积量为56.7957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