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工业一、【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1、工业区位因素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其发展特点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分析高考重点和把握命题趋向】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工业的地域类型以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工业分布的影响。2.从考核形式上看,选择题、综合题都经常出现,从分值上看,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信息呈现方式多以柱状图、坐标图、区域图、示意图出现,坐标图、柱状图的信息提取难度较大,区域图、示意图对工业区位原理和工业地域分布的考查综合性较强。3.从考核能力上看,考查了从材料、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规律、原理的灵活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论证能力。命题趋势:1.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工厂转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工业地域类型的考查由区域知识考查向模拟现实,反映时代特色的方向发展,特别关注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3.结合具体的工业区,分析其发展的区位、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4.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评价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知识网络】四、【考点分析】(一)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区位选择1、工业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原因及典型案例发展变化经济因素原料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如制糖原料产地对工业区位影响逐渐减弱厂、水产品加工厂市场市场指向型工业产品不宜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高,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不断加强动力(燃料)动力指向型工业消耗大量能量,如炼铝厂等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和早期的钢铁工业动力(燃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不断加强经济因素劳动力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业等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加强技术(科技、教育)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要求高,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制造业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影响其他因素的发展变化共同影响工业区位,导致新工业区位的产生和老工业区位的改造、转移交通方便、快捷、成本低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三湾一海”交通运输对工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发达国家交通发达,交通运输成为不需重点考虑的因素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工厂应布局在居民区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泥厂、酿造厂日益受到重视水源污染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垃圾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发电厂、钢铁厂社会因素政策因国防、改革开放、解决就业问题而将工厂设在不赢利地区乡土感情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到家乡投资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客户类型因文化传统和消费习惯的地区差异,致使对同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不同,而不同的客户类型如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对同类产品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工业区位除受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外,还受自然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较大的是土地和水源,工业区总是优先选择土地平坦开阔、水源充足的地区,在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2、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1)分析某一产业的区位因素首先,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其次,每一个产业又有一到两个主导因素。根据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可以将产业分成不同的区位指向类型。(2)分析某一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某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①地理位置;②资源条件;③交通条件;④劳动力条件;⑤科技条件;⑥农业基础;⑦历史条件;⑧政策条件。分析时要注意两点:首先,分析要全面,既包括有利条件,也包括不利条件;其次,在这些条件中,还要甄别出哪个条件是主要优势,哪个条件是限制条件。(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其发展特点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2、工业地域的分类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一类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前者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自发集聚形成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