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基本规定1.0.1项目经理必须对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项目经理部应按有关规定方案先行,预案审批,设专职安全员,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1.0.2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必须具备完整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周边管线、建筑物及其它公共设施的构造情况,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及临近物的安全。1.0.3人工挖孔桩施工必须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0.4人工挖孔桩施工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粉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淤泥质土层施工时,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1.0.5施工前,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1.0.6对操作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学习必要的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1.0.7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计划清单,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1.0.8班前和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检查起重设备各部件是否牢固、灵活;支腿是否牢固稳定;起重钢丝绳及其与挂钩的连接、挂钩的安全卡环、防坠保护装置等是否牢固、可靠;提桶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1.0.9人工挖孔桩孔口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1.0.10雨天、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必须停止施工,不得进行挖孔作业。暴风及雨雪天后,应对人工挖孔桩周边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1.0.11根据人工挖孔桩工程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必须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2—2设计构造要求2.0.1原则上要设置砼护壁,砼护壁每节高1m,厚度不宜小于150㎜,可加配适量钢筋,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2.0.2人工挖孔桩地桩径(不含护壁)不得小于800mm,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2.0.3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护壁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多节护壁时,上下节护壁宜用钢筋拉结。2.0.4井圈应比地面高出150~200mm,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2.0.5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2.0.6护壁的厚度、拉结钢筋、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0.7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的极差不得大于50mm。2.0.8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3—3施工安全技术管理3.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确定桩位浇桩口砼、桩位复测人工挖孔桩土方开挖1m桩护壁钢筋绑扎安装护壁模板、浇护壁砼桩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基底验收钢筋笼加工吊放钢筋笼桩身砼浇筑桩身砼养护砼试块制作、养护桩井送风桩井排水桩井照明入灰岩部分需要定向爆破型钢护壁内支撑施工3.2护壁、成孔3.2.1常用的护壁方式有:黏土砖护壁、现浇混凝土护壁、钢护筒护壁、沉井护壁等。3.2.2现部分地区已禁止采用黏土砖护壁。3.2.3必须遵守逐节施工的原则,即必须做到挖一节土,做一节护壁。孔内开挖—4—作业必须待护壁稳定后再挖下一节。3.2.4钢护筒可以留在桩内,可以边浇混凝土边拔出钢护筒,也可以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拔出,但须保证桩头混凝土密实。钢护筒一般用厚度为12~14mm的钢板卷制并焊接成型;留在桩内的钢护筒可用4~6mm厚的钢板卷制加肋制作而成,长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3.2.5沉井护壁井筒宜用不低于C20混凝土浇筑而成,并设纵向筋和环筋,井筒壁厚为不小于100mm,上口预埋吊环。3.2.6每节护壁宜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3.2.7混凝土护壁宜采用内齿式,混凝土必须保证密实,根据土层渗水情况使用相应的速凝剂。3.2.8混凝土护壁模板的拆除宜在24小时之后进行。3.2.9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3.2.10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涌土涌砂时,护壁施工宜按下列方法处理:每节护壁的高度可减少到300~500mm,并随挖、随验、随浇筑混凝土;采用钢护筒、沉井及降水措施等。3.2.11当土层松散或为流砂层时,则应采用钢护筒或混凝土沉井。3.3通风、照明、通讯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