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班科会“班科会”是我们湖田中学“精细化班级管理”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保障之一,也是笔者进行“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与探索中摸索出的一条成功经验。“湖田之石”,愿作攻玉之索引。现将我们的实践体会和具体操作流程简要介绍如下,希望对新课程实践下的班级学生管理工作有所借鉴,更好的推进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发展。所谓“班科会”,就是班级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代表的平等协商与探讨交流,是“精细化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衔接纽带。其主旨是任课教师在班级学生管理中的主动参与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需要之间桥梁的搭建,是教育最终目完成的实施平台①。一、“班科会”构想提出的依据我们之所以提出“班科会”的构想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动态的班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主动参与班级学生管理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国共产党同构筑合力,达到育人的目的。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的教育群体,也是教育性的生活群体,在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师对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加里宁②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来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加里宁所指的教师不仅仅是作为班级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班主任,所以可以说任何学生的成长,在学校班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方面,主要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任课教师集体努力的结果,这取决于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力的构筑。动态发展变化的班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师生之间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教师才会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理第1页共5页解,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果任课教师不参与班级管理,只靠课堂教学和学生进行交流,就会受到时间和空间各方面的限制,不易收到好的效果,同样班主任的班级学生管理也就失去了动态管理信息的直接来源,其进行的教育和管理就是不完美的、不和谐的、有失公允的职责敷衍。所以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才能达到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校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收到班级学生管理的最佳效果,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2、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的教育任务和教育责任以及班级利益的共享目标是“班科会”进行的过程性基础和依据。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细胞,是学生群体与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所有与之有关的教师群体的组成。综合历史与时代的赋予,将胚石雕琢为折射时代需求之宝玉是教育工作者的目的永恒。班主任组织、教育和管理职责的履行是繁杂的,它既是学生的父母,也是学生的老师,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也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等等。而假若每一位作为班级构成的任课教师不在班级学生管理中完成诸如课堂的组织管理、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等应有的任务和承担的责任内容,必然会导致教师压力的不平衡与教师资源的严重浪费,也自然不可能使全体任课老师成为班级利益的共享者。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班主任老师作为班集体的主要负责人,毕竟只是一个个体,对学生的了解及形成的印象,对班级管理的决策与实施难免会片面,会有所偏差。只有从责任心、平常心、热心、爱心、关心的理念出发,在班级学生管理过程中主动吸纳任课老师和学生代表(特别是班委会成员)参加,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地经常与任课老师和学生代表分析班级情况,特别是主动向任课老师请教,集思广益,才能建立起班主任与任课老师间的默契配合,才能使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班级建设好,把学生管理好,把教育功能发挥好。实践证明,“班科会”是一个达到上述效果的有效方式。二、“班科会”的平台实践与目标操作第2页共5页首先,班主任每周或兼周主动的、有准备的召集任课教师、学生代表进行座谈,即组织召开“班科会”。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