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电针操作规范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外伤性瘫痪、脏器功能失调以及针刺麻醉等。??一、用物准备:治疗盘、电针仪、无菌针盒(各型毫针)、无菌干棉球及棉签、2%碘酊、75%酒精棉球、弯盆、脉枕、浴巾、屏风等。???二、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穴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根据所选穴位安置适当体位,嘱病人排尽小便;2.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是否有酸、痛感觉,以校准穴位;3.局部皮肤用2%碘酊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4.按毫针刺法进针;5.病人有酸、麻、胀、重等感觉后,调节电针仪的输出电位器至“零”,?再将电针仪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的两根毫针针柄上;6.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通电过程中应视察病人的忍受程度,切勿突然增强,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意外;7.颈项、脊柱两侧及心前部位,针刺时,不能横贯通电,避免电流回路通过脊髓和心脏;8.经温灸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而不导电,应将针输出导线接在针体上;9.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5-20分钟。?10.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至“零”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11.操作完毕,协助病人衣着,安置适当体位,整理床单,清理用物;12.记录穴位、通电参数、病人反应、治疗效果等。拔罐操作规范??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精心整理一、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患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二、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三、操作程序: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根据部位不同,选用合适火罐,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4.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段绕l一2圈后(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退出,立即将罐扣在所选部位,将酒精棉球放小口瓶灭火,留罐10分钟。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6.起罐时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7.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四、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四、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刮痧法操作规范??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二、目标: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三、禁忌证: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精心整理四、告知: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五、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