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唯苦能渡姓名:班级:八年级物理上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等,2、长度的测量:①选择测量工具:量程(最大测量值或测量范围)要大于被测长度,分度值(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要满足实际需要。②测量过程:零刻度线要与被测边对齐;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如果零刻度磨损,可以用其他整数刻度线代替零刻度线进行,只需测量结果减相应的整数。③读数时眼睛要正对刻度线,否则结果会偏大或者偏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纪录结果时要写上单位。3、特殊的测量方法:对于一些不能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特殊的测量方法。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别。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少,减少的方法有:选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误差不是错误,它是允许存在的。5、停表的读数:小盘加大盘;第二节:运动的描叙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选来用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准。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不能选取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一般我们说的机械运动的参照物为地面。3、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果可能不一样,所以我们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比如:你坐在行驶的车上时,以车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若以路为参照物,你是运动的。4、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5、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的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根据运动的快慢是否发生变化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初中阶段,我们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路程长的运动快;相同路程时间短的运动快。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符号v,单位m/s;km/h;1m/s=3.6km/h。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即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计算公式为v=s/t。变形公式:s=v·t,t=s/v。3、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当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时,我们就需要计算它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而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公式是一样的。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图像如下:路程-时间图(s-t图)速度-时间图(v-t图)5、试验.平均速度的测量。测量原理:v=s/t过程:用刻度尺和秒表分别测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的的长度和时间,根学海无涯唯苦能渡据公式计算速度。6、绝对速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物体的速度;相对速度:以其他物体为参照物时候物体的速度。(了解)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传播和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停止振动的物体不再发声,但原来产生的声音仍有可能被听到;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物体的振动可以纪录下来,如磁带,激光唱盘等。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气体液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3、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声速的大小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同一介质,温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同一介质中,温度相同时,声音匀速直线传播。4、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回声和原声能被人区分的条件是时间间隔大于0.1s;由此得出,我们要听到回声最起码要隔障碍物距离17m;如回声和原声不能区别,回声会和原声叠加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起来更加响亮,音乐厅常用这个原理设计。5、人听到声音的途径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空气传导:声音通过空气传到鼓膜、听小骨再到听觉神经;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