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在线教学总结本学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整体在线教学平稳有序,做到了各类课程教学有要求、在线教学资源有统筹、技术支持与服务有保障、在线教学质量有监控,现已进入课程考核阶段,各教学单位已开始下学期课程教学衔接工作。一、在线教学工作实施情况2月3日,学校召开专题研究在线教学工作网络会议,统筹布置相关工作,组建了校级、院级在线教学工作组和在线教学技术工作组,明确了“学校-学院-教学基层组织”三级保障组织架构,以学院为重心,多部门协同,扎实做好教师在线建课用课技术支持和学生线上选课指导工作,按课程类型分类实施在线教学,按课程开课时间有重点分阶段推进。1.疫情防控期在线教学(2月17—5月15日)以“校企合作+校内网络培训”的方式开展技术支持。学校本科在线教学工作团队自2月7日起专人线上值班,与平台技术团队QQ全天候技术答疑,及时更新并发布《本科在线教学工作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推送各类线上讲坛、名师直播、宣讲、培训等约20次,集中线上培训4000余人次,推荐在线教学研究与专家观点20余篇。强调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实施在线教学周报制,发布在线教学情况周报8个、在线教学工作指导文件3个。分阶段开展教学质量调查,3月5日面向全体本科生开展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340份;5月18日完成第一轮学生评课,评课学生人次83584,评价课程906门次,涉及教师602人,同时随机调查了402位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感受。生动展现在线教学动态。各学院能密切跟踪教师的在线教学,充分发挥各教学基层组织活力,开展以改进在线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在掌上校园、湘农青年或学院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学院在线教学典型案例和学生学习实况。2.疫情防控后期在线教学(5月16日—正式复学前)疫情防控后期的工作重点转向课程考核和春秋季课程衔接。5月9日组织召开教学院长教学工作例会,详细布置至复学前各类课程的教学与考核要求、毕业生指导等工作。5月13日开始对本学期课程教学进行全面清理;5月22日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在线考核的指导意见》,明确本学期在线课程考核原则上做到应考尽考,考核方式因课制宜、一课一策,鼓励开放式命题,强调过程考核,确保考核公平公正。各学院按照“分类实施、一院一案、保质保量、毕业不延”的原则,精心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二、在线教学整体运行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日,共有845位教师开展了2178门次课程的在线教学,其中理论课1525门次,实验课程447门次,实践课206门次,共有1977门次课程已经结课,1217门次课程(含超星尔雅平台公选课)已完成线上考核。1.教学平台应用分析高等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在线教学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校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平台和互动工具约有70多个,其中超星学习通、教师自建学习社交群、爱课程排名前三,其次是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教师以“引用+自建”的方式进行建课,其中引用相关电子书籍、公共网站资源和他人已上线慕课约占总资源的43%,自制PPT课件、课前录播或直播录屏教学视频、校本教学平台自建课程资源或自建课程约占总资源的54%。授课方式上,约70%的教师积极学习在线教学新技术,并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学方式。“教学材料共享+线上指导/会议系统”约为41%,“他人慕课+线上翻转课堂/线上指导”约为28%,“自建慕课/校本网络课程+线上翻转课堂”约为18%,也有10%的教师采取了“他人慕课+自建课程+线上翻转课堂”的形式,但是能自如运用在线工具教学的教师仅占10%。教学交互形式上,除课堂签到以外,讨论区发言是最主要的方式,约占20%,其次是在线测评(18%)、小组讨论(13%),点名提问与主动发言的占比差不多,都为11%。教学互动中,有近一半的教师反映学生中被动学习与主动参与的比率基本持平,也有近30%的教师认为被动学习的情况远大于主动学习;而在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况中,以发贴和弹幕的居多。课后与学生的交流的时间安排上,42%的安排在每次课课后,20%的选择每周课程结束后,31%的选择每单元学习结束后。98%的教师认为要将学生线上活动情况纳入课程考核范畴,其中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