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一)建筑业供给平稳快速增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87-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2007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019亿元,比上年增加8461亿元,增长20.4%,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87-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建筑业总产值(亿元)-40-30-20-100102030405060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总产值增速(%)(二)建筑业需求持续旺盛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年我国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7239亿元,同比增长25%。在宏观调控趋紧的情况下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另外,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也实现了较快增长。2007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80274亿元,比上年增加13080亿元,增长19.5%。(三)建筑业供需预测2008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风险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已经奠定,投资将成为调控的重点,调控手段除了控制信贷总量之外,估计窗口指导和行政调控力度将大幅加大。但综合来看,存在诸多因素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旧维持高位。首先,建筑业是其他各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全社会50%以上的FAI要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固定资产投资(亿元)05101520253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我国若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较大规模的FAI必不可少,这样也就保障了建筑业的总需求(对FAI增速会否下降的问题随后探讨);其次,GDP增速随宏观经济实际运行状况会有波动,但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却很稳定,对经济形成持续拉动;第三,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将对行业产生恒定驱动。从早年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到近几年的房地产投资驱动,再到未来几年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与房地产投资的共同驱动。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由房地产供求突出矛盾导致的房地产建设需求依然强劲等较好地保障了建筑业企业的外延扩张。第四,国家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运用了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来收缩过剩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紧缩又基本不影响建筑市场的总需求。因此预计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年度增速有望达到25%以上。而且,这一趋势将在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维持。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基本决定了建筑市场的规模,通过模型计算,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或将达到25%左右。二、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继续增强。2007年建筑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470亿元,较06年增长23.2%,建筑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自1998年以后,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逐年提升,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94%(2004~2006年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分别为2.48%、2.62%和2.87%)。建筑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企业盈利模式的改变。三、区域对比分析及预测我国建筑业区域化特征明显。东部地区始终保持建筑业主力地位,中、西部地区建筑业企业产值增长较快。2007年,东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3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10916亿元,增长24.8%,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7986亿元,增长23.6%,增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完成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62.2%,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2.9倍和3.9倍。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其余则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建筑业总产值在1000~2000亿元的有湖南、河北、福建、安徽、天津、重庆、陕西七个省市。其他13个省建筑业总产值均低于1000亿元,海南和西藏地区建筑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2007年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地区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