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0页民族认同与南斯拉夫民族危机余建华内容提要地处文明结合部的南斯拉夫自古以来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文化同中有异,民族宗教的隔阂与冲突由来已久;在东西方列强争霸角逐的背景下,南斯拉夫各民族长期处于外部帝国异族统治和分裂割据状态之下,其成员的族类民族主义根深蒂固,明显强于对统一多民族社会共同体的认同。因此,民族主义成为阻碍与破坏南斯拉夫多民族统一顽症。南斯拉夫王国大塞尔维亚主义致使民族危机成为南斯拉夫社会的痼疾,而南斯拉夫联邦体制变革不当和相关政策失误使民族危机重新激化。关键词南斯拉夫民族危机民族认同民族主义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斯拉夫各民族历史悠久,但南各族统一的民族国家共同体却出现甚晚,存在也不到70年,即1918-1941年的南斯拉夫王国和1945-1991年的南斯拉夫联邦。无论是自古以来南斯拉夫地区的历史演进,还是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南斯拉夫,无不饱经民族危机的频仍磨难。南斯拉夫民族问题作为巴尔干问题症结因素,在巴尔干研究中受到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①90年代后随着南斯拉夫联邦在民族危机中的解体,以及随后从波黑战争到科索沃战争,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的研究形成热潮,各种著述相继涌现。②其中不少研究视角独特,分析富有启迪。如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南斯拉夫问题资深专家、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教授莎布琳娜•拉梅特(又名为佩德罗•拉梅特)在其代表作《南斯拉夫的民族主义和联邦制(1962-1991)》一书中,借用国际关系中的科学行为主义流派代表人物莫顿•卡普兰和黛娜•津妮斯的权力均势体系理论,考察南斯拉夫联邦制与南斯拉夫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民族认同的视角,结合文明结合部的地缘特征和南斯拉夫民族主义形态的发展演变,探讨南斯拉夫民族危机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各种相关因素。一南斯拉夫民族危机由来已久,这首先与南斯拉夫地处巴尔干文明结合部关联密切。南斯拉夫是一个拥有古老民族的年轻国家。尽管作为南斯拉夫各族统一的国家共同体——南斯拉夫只有不到70年的历史,然而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却具有各自源远流长的悠久文明。虽然南斯拉夫人形成于巴尔干半岛,但他们并非当①如美国教授伊沃•巴纳克的专著《南斯拉夫民族问题:起源、历史、政治》(IvoBanac,TheNationalQuestioninYugoslavia:Origins,History,Politics),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国内则有王攸琪、阮西湖编译的《南斯拉夫民族问题资料》,民族出版社1981年版。②国外既有把南斯拉夫民族危机与南历史发展及联邦解体联系考察,如约翰•兰普的《成为历史的南斯拉夫:这里两度是一个国家》(JohnR.Lampe,YugoslaviaasHistory:Twicetherewasacountry),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又有对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的整体性研究,如查尔斯•杰拉维奇:《南斯拉夫民族主义》(CharlesJelavich,SouthSlavNationalism),俄亥俄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还有对南斯拉夫民族问题某个专题的研究,如安特•库瓦洛的《克罗地亚民族运动》(AnteCuvalo,TheCroatianNationalMovement1966-1972,)博尔德1990年版和莎布琳娜•拉梅特的《南斯拉夫的民族主义和联邦制(1962-1991)》(NationalismandFederalisminYugoslavia,1962-1991)布卢明顿1992年版等。国内则推出相当一部分著作和论文,其中质量较佳的有马细谱的《巴尔干纷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郝时远的《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以及赵乃斌、汪丽敏主编的《南斯拉夫的变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共10页第1页共1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0页地的最早土著。在他们之前,希腊和罗马文化已给巴尔干半岛打上难以磨灭的文明烙印。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分别以罗马、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随之基督教东派(后发展为东正教,主要在希腊语地区传播)和基督教西派(即后来的天主教,主要在拉丁语地区传播)之间的矛盾分化加剧。值得指出,东、西罗马帝国分界线正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