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孔子之后“朋友”“同志”有了新的解释:“同处师门曰朋,同执一志为友”。这一解释打破了原有的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世禄制2.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雅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俗乐),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对这一现象分析准确的是①雅乐代表的是礼仪规范②春秋战国之际周礼崩坏③音乐艺术的日趋通俗化④人才交流促成文化多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农具与其工作原理示意图组合准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③④4.“暇蟆对我说,使君休怨嗟。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年。休怨嗟,休怨嗟。明年此日君见我,不知又是谁田蛙。”《田蛙歌》形象地反映出A.抑制土地兼并B.农民流离失所C.租佃经济活跃D.地权转移频繁5.“官事至重,古法虽圣犹试。故令丞相设四科之辟,以博选异德名士,称才量能,不宜者还故官。第一科曰德行高妙,志节贞白。二科曰学能行修,经中博士。三科曰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科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照奸,才任三辅剧令皆试以能,然后官之”。依据材料判断这应是在A.西周时期B.东周时期C.两汉时期D.明清时期6.长征,被后人称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棋局。开局时蒋介石赢得先手,收官时,中国局势已然展开一场新局。这一局的转机就在A.①B.②C.③D.④7.近期,交大某教授称在这段“充实而魔幻”期间完成两篇关于鼠疫史的论文,对日军散布鼠疫杆菌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发争议并重新引起人们对细菌战的关注。27万人,这是部分学者认为死于一场侵略军实施细菌战的中国民众数量,浙江是此次遭受细菌战毒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侵略军的代号为“十八秋鲁西作战”中,中国军民42.75万人在战火和人为制造的疫情中丧生。这些严重违背国际公约的行径发生时间大致在A.1894年——1895年B.1900年——1901年C.1931年——1937年D.1938年——1945年8.20世纪中期,新中国对国内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的措施是A.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策略B.对小企业实行严格监督C.允许外国资本介入承租D.宣布将大企业收归国有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国按照“亲、诚、惠、rong”的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根据你对中国相关外交政策的理解,这个“rong”字应是A.熔B.荣C.容D.融10.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古罗马将法律条文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公布于众,公元前536年的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下列选项理解准确的是①公布成文法推动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②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执行③打破了贵族专断刑律任意处置的局面④是中西方君主政体中原始民主的遗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高中毕业会考是测定学生是否达到国家程度和标准的测试。首次出现于1788年的普鲁士,1808年拿破仑于法国确立会考制度。1932年中华民国政府面对20、30年代的社会状态提出整顿教育就是在整顿救国的基础,中国开始实行会考。这一制度①彰显着国家控制权②全民普及义务教育③实现全体国民达标④强调国家教育标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他们住在城镇中充斥着肮脏、污秽的最拥挤最便宜的公寓,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蔬菜)是最便宜的,无论多低工资他们都愿意接受。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内务委员会关于移民和入籍的报告》)这段材料表明A.美国向西部扩张驱逐印第安人B.制定排华法案限制中国人入境C.欧洲移民推动美国工业化进程D.三角贸易成为新旧大陆的纽带13.1917年11月7日的俄国刚刚结束了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的局面,随即遭遇到国内白军和来自英、法、日、美等14国协约国武装干涉。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个新生政权都A.遭遇两次世界大战后格局调整B.建立立法权行政权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