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讲义主讲人:曹丽琼2010年11月同学:你好!为使你顺利通过本门课程考试,有以下几点请你注意:第一,请先看教材目录,了解教材大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请通读教材,详细了解各章节内容,前提要读懂。第三,请认真、仔细阅读本讲义,并认真完成练习题,大部分都需要你理解记忆。预祝大家期末取得好成绩!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考核要求P291:一素质测评的概念识记:素质的概念和分类领会:素质是综合性的结构二人员素质测评识记: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领会: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区别与联系三人才测评的功能与作用识记:人员素质测评的三种功能领会:人员素质测评对组织和个人的作用第一节素质测评的概念一素质的概念(1)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心理学中的概念,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其中脑的特性尤为重要。它们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禀赋”。狭义的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2)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广义的素质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广义的素质的概念,表现了整个人的客观现实性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状态(即发展潜能),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注意:素质测评中的素质的概念是广义的素质概念。各学科对素质概念的解释的共同看法: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二素质的分类※自然素质(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心理素质: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和形成的。★智力素质: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征,亦称智力因素。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的。★非智力素质: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心理因素所构成。※社会素质:后天的,是在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们的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一什么是人员素质测评1、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人员素质测评是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对被测评者的思想品格、智力水平、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和发展潜能等多种素质进行测量,并作出量或质的判断和评价的一种过程。广义上,人员素质测评是通过量表、面试、评价中心技术、观察评定、业绩考核等多种手段综合测评人才素质的一种活动。狭义上,人员素质测评是通过量表对人才品德、智力、技能、知识、经验的一种评价活动。如,智力测验,气质测评,品德测验,人格测验等。2、人员素质测评的意义它为组织了解人才,从科学用才,人尽其才及个体对自身素质的了解,提供了可靠和有效的依据。二人员素质测评方法1、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从概念本身去理解,即测量和评价。(1)测量: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给人的各项素质要素指派数字,使其有类似“数”的性质和形式,从而用数字的方法对人的素质进行描述。定量分析是人才测评科学化的重要保证。(2)评价(评定):是应用这种数学描述来确定测量对象的价值和意义。2、测量和评价的区别与联系联系:测量和评定的对象是同一事物(个体的素质及绩效)质和量的两个方面,即量值和价值。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测量是评定的基础和前提,评定是测量的归宿和目的。区别:◎测量是定量分析,评定是定性分析;◎测量是客观描述,评定是主观判断。3、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分类◎纸笔测验适用于测量,如智力、推理能力、性格等◎“评价中心”技术适用于测量,如组织能力、决策能力等主要形式:公文处理、无角色小组讨论、有角色小组讨论、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等。◎面试适用于测量,如自我认识、求职动机等◎人员评定适用于测量,如工作绩效等总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