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XX年上半年助农增收工作总结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乡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出发点,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抓好特色产业、引进龙头产业,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乡下辖7个村,60个社,共2412户,85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4人。现有劳动力632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为3950人。通过全乡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到20XX年12月止我乡实际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60元,比20XX年底增收300元,较好地实现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农民增收任务。二、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乡通过召开促农增收动员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全乡干部职工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区委、政府的决策上来,把推进该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乡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完善工作落实机制,着力研究并督促落实好相关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目标责任制度,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分解落实到班子成员和相关责任人,注重实效,建立促农增收工作队考勤机制和每周一例会汇报制度,并建立年终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产业。我们积极采取“支部+基地+协会”的形式加强产业化经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面对传统农业产值比重大、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乡委乡政府决定调整思路,改变被动局面。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乡当地资源优势,决定走“引进项目,带动农民增收”的路子,采取“支部+基地+协会”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20XX年**乡在成功引进了**优质水果基地、**生态虫子鸡养殖基地等项目基础上,新引进建成300亩优质米藕生产片,进一步壮大基地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了具有特第1页共4页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一体的产业格局,解决长期产销不畅通,无特色产品的产业发展难题。特别是这些产业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市场,辐射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这些龙头产业每年可带动全乡农户户均收入达1000元以上。通过龙头产业把千家万户、零零散散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形成产业规模生产,引导和带动农民走农业化经营路子,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三)大力扶持种养专业合作社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军突起,在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户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乡共有正式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产业合作,共同开展“基地化”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我乡农业的产业化、生态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四)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巩固好传统产业产业。我乡坚持“巩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割制改革、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五)加大外出打工经济推动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我乡的农村总劳力是632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3950人,20XX年我乡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加快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步伐,配合区就业局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工作,共组织培训2000人次。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农业技术知识,提高了科学致富能力。目前到外地打工的人员有3950人,大大缓解了我乡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壮大了我乡的打工经济。截止20XX年上半年,我乡外出务工395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78人,实现劳务收入3800万元。(六)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充分调动群众争当致富能手的积极性。通过深入各村小组对我乡的种植大户、经济型小老板、外出务工之星、养殖能手等致富能手进行调查摸底,我乡共有27位农民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第2页共4页我乡通过培养致富带头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引导广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党员、致富能人的培训,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党员63名,致富能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