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通”?“词”使用得,“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反过来,“词”使用得乖谬,“篇章”组织得错乱,便是“不通”。从一般人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高深,所以是不论何人都可以达到的,并且是必须达到的。——叶圣陶[目标导航]1.通过观察,描写景物,培养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重难点]1.通过观察,描写景物,培养理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资料链接]文从字顺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练习,不断提高。那么,要做到文从字顺,要注意些什么呢?明确:1.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材料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法国作家福楼拜)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2.围绕中心说话,意思要连贯,人称要清楚。材料二: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95分,妈妈就给我耐心地讲错在哪里,讲得非常仔细,我听得明明白白。妈妈把家务活全都承担下来,让我一丝不苟地学习。她对我要求很严格,我的学习里面有你的心血。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性。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3.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材料三:有个自负的棋手,与别人较量,连输了三局。后来,人们问他:“你与某人赛了几局棋啊?”棋手说“三局。”人们又问:“胜负如何?”棋手说道:“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在上述话中,这位棋手挖空心思回避“输棋”二字,可谓口头表达的妙例。[方法点拨]1.“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那么“文从字顺”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意思?“文从字顺”是指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文从字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词恰当、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二是语句通顺畅达、有条不紊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无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2.文从字顺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反复磨练,不断提高。那么,在写作中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其次,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前后句子在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意的承接转折要呵护实力,让人容易理解。最后,写完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一读。凡是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就要修改。3.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哪些方面?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包括语言的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等。这种“感觉”的形成,一是要平时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对一些优秀的文章能熟读成诵;二是要“多听”,强化读的效果;三是要尽量丰富自己词汇,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且懂一点语法。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其次,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作文写完后,先反复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去检验通顺感、连贯感、分寸感、韵律感;然后分析词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语言的组织形式是否合理,并进行针对性修改,使文章词句运用有分寸、讲逻辑。第三,还要注意标点的规范运用,格式正确,不影响...